第125章 认知依赖症

而因为,虚空的隐没变化状态,这个世界的平衡本身,是不会显象的;因为,它已经通过动态的交易状态把自身隐去了;就只剩下交易的动态变化状态情况可以进行显象;我们都是在平衡状态下,所生成的不平衡状态;

所以,只有以不变去应万变才行;

所以,我们所谓的“认知”究竟是什么;我们所谓的认知,就是一种自然的对称不平衡变化状态;

这其实是一件很细思极恐的事情;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处于“迷惑”状态;

以其种花家,包括世界上的所有自然人,真的,就只能是“靠自己”;而也,我就再不晓得还能够提出什么意见建议了;因为,全都是“道可道”,多说无益;

除了自己去清醒和自觉别无选择;那么,教育的目的大概就只剩下一个目的了,就是“自觉”;

而就也挺悲哀的我们;因为,我们真的是对所谓的认知,太具欠缺性了;这是作为“种花家”人,很不应该的一件事;

因为,对我而言,种花家除了去传承“自然·这个世界本质”的理念之外,就很难讲我们是否真的还有所谓的可取之处;我们的处境就其实挺糟糕的;

况且,这样的“自然”理念状态,还是属于“自然本身”;因为,种花家的文化其实就是“没有文化”,因为,自然种花家的文化就是“自然”,也许曾经的我们很有底蕴,但是因为自然的缘故,就也不怕失传,至少我们还有那么多可以启迪人们的书籍;

因为迟早都会有人重新醒悟,只是说,重新积累的话会比较麻烦一点,但也自有天命之人会去从事这种事情,带有一种使命感,如同天将降大任般,而也使命感会让人更加专注;

以其种花家的文化是无形无相,所以才可以道生万物;

以其种花家的人应该更多地去了解“自然本身”,而不是所谓的各种“知识”,或者“谁人”的言辞理论;知识更像是一种技能,或者说双刃剑;使用知识这样的刃器,总会有伤到自己和他人的时候;

因为,凡所有“在”,皆为非均;因为,真正的“均衡”已经早已在这片“不均”中,隐匿起来了;就也没什么好说的,只能说是文化什么的也都不是赚钱的行业,就是能让我们在穷的时候,稍微好受点;因为就还有可以去专注的事情,还有自然陪着;安贫乐道、潜居抱道,找件自己愿意去从事的事情做;

就只是苦了那些还心心念念惦记着种花家文化复兴的人,因为这段里程中的心里和生理肯定是不好受的;

以其有道之极为华夏,无道之极为夷狄;所以,此时的你是否是具有那么一点点的了解“道”,以及“道”于人为而言是要变化为什么样的认知状态;

只能说是……历史又要重新上演了;因为,当种花家再次醒悟这样的认知后,同时它又会再次作出自己曾经“道化”般的举动;

但不管怎么样,尽可能地不要去故意使坏吧;无论如何,保留一份本身的朴实;再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自求多福吧;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所有一切该说的,古书中也都有说,至于一切的结果和实际状态如何,尽人事听天命,惟道是从吧;因为,我始终觉得即使一切消失不见,也都还会再次重新来过,自然的变化状态,自然肯定是比我们的计划和各方面理念状态是会更厉害一些的;

因为,起码也是先有了自然,后才有了我们;只能说是,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自然;

就也,无所谓我们是叛逆还是不叛逆,要去与天斗或者怎么样,因为,“自然”自有它的策应状态;我也不知道这种叫什么,总之一切都是自然的变化状态;

再就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想太多的话,我的猪脑也会过载;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你提到什么,什么就会被误导,存在被误导的状态;所以,就自己看着办吧;

因为所有好坏都是我们自己受着;愿意觉醒一点,你就自己多去了解一些所谓的认知状态,不了解就也是生活一辈子;

因为反正种花家的这种认知也不存在考试,全凭个人爱好;愿意相信什么就去相信什么,反正其实一切也都是虚成的,看着信,对任何事物都保有一份尊重;

因为,其实我们所追求的其实就是说并不是“那件事物”,而就只是在“追求自身所刻印的思维理念”;

我们所谓的“追求”并不是真的在“追求”,而是,实现“自己对自己的理念补充状态”;

因为,一切也都是“自己去完成对自己的心中所想”,一切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罢了;因为,所念所想,也都是从自己的自身身体所形成的理念中出发的;

即,你觉得你是为了他人,但是,那个他人也只是残留在你心目中的“相”;

你的一切行为举止,其实就还是在“围绕着自己”在进行,在求以自身的心里作用;

小主,

心外无物;

只是,你在用你自身的自身中的一种理念,在对另一种理念进行作用;一切只是你在看到现象后,利用自己的生物性而自导自演的一种状态;

但也,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就是靠这种“相”在进行交流的;因为,我们就是“识相”的人,靠这种对相的记忆去对各种事物进行辨认;

而这种“相”是怎么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的呢,以其在我们的成长中,大脑就好像是“峡谷·山谷”一样,当山谷里流来了水流,那么,我们便就有了这样水的记忆,当我们在这样的山谷中放进去一块巨石,那么,巨石这样的相就也会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

那么,如果巨石一直存在,我们此时对巨石就一直存在记忆,而如果,因为“风”的原因,对巨石形成了风化,那么,我们对于巨石的印象和记忆力也会变得模糊;但因为模糊,又会形成一番新的景象;

直到我们老去,山谷也渐渐变得干涸,水流的逐渐消失,导致了生态发生紊乱,山谷中的许多植被(神经细胞)得不到滋养,变得大脑衰退;

肾主骨生髓,是吧;

即,脑海中的髓这样的水流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比如在纵遇时,第二天人就好像脑子都是麻的;脑子和头脑的反应情况也会变得不够数;

就好像,山谷变得不通气了一样;而不通气就是因为,要么山谷中的植被存储的太多,要么就是,不具有“水流的流动性”;

因为,当水开始流动时,风就会出现;

而也,头脑中的“水流”不够时,就是说,头脑中的“水流”就好像天池一样,源自于“水的汽化和降水”,那么,当水到不了头顶的天池时,就是说,此时的水或者说骨髓、脑髓,更多的是处于一种下流的状态;

下流这个词,好像也就是这样来的;

而就是说,我们头脑中的记忆,就好像一片会变化的“空谷”一样,以其中是否具有生机,以及曾经的生机被后来的生态群所掩盖,所以你对于三岁以前是没有什么记忆的;

是因为,在生命刚开始的时候,你头脑中的“空谷”生态系统并没有多少的事物,而后随着你的记忆开始丰富,山谷中出现的生态变化情况,将原本就不多的生物群掩盖和替换掉了;

所以,你对于后来的事物变化或许还有记忆,而对于曾经“空”的“空白”状态却了解不多;

脑子的记忆和自然的生态变化差不多,因为,大家都是同出一脉的自然状态;因为,如果去研究神经元什么的话,我这里就还没有显微镜什么的;而且,如果要靠开颅才能去了解一些事物的话,那也太血腥了;如果不能以象测藏,只能说是,我的这些所谓认知,还存在很大缺陷;

甚至于连“相和象”都不要去看,就只是“道化”,在一种毫无信息量的状态中,去进行辩证;以道观物地去进行推演;

但也,其实无所谓,看自己喜好吧;

这种事情不能强调,凡有所强调的,在环境进行变化以后,肯定会有它不适应的一面,然后被左右各种谩骂;

就好像“自然”一样,大自然从来不会强调我们什么;它连说话的能力都赋予了人类,而自己却沉默寡言;它不需要说,因为,它只需要做个甩手掌柜让别人去说去做就好了;只能说是,人是一种很喜欢做事的生物;但也很多时候都是迫于竞争的生存压力;

如果“人”不用吃饭,或者就随便地吃吃,也不用结婚生子,和家庭负担,那么,不就可以在天地间各种游山玩水的闲逛了;

携来百侣曾游,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以其人说来说去,变化来变化去,不停地去进行迭代,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处在“自然”之中;可见,我们是一种无法脱离自然这片襁褓的生物;我们的牛逼(牛贝勒忒)被我们抱在我们的襁褓怀里;因为,根就在这里;

而也,以其圣人,一种很受争议的定义存在,是人文中关于崇拜力的贡献,因为就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如婴儿之未孩,返璞归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就好像小孩子一样,躲在那些谈论事情的大人们身后,也不怎么参与其中,自己在一旁,也不怎么参与进各种的决策中,却能够外其身而身存,待到有一天长大了再从事起曾经人们的一些事业,后其身而身先,承担起曾经作为家长的处境;然后,变得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那么,以其我是否崇拜圣人呢,而这个我该怎么说呢,对于夫子他们我肯定也会感觉很厉害,因为,我的这些所谓的认知都是在人群中流传的认知,受教于他们,因为我凡是能够接收到的许多信息都是源自于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怎么说呢,就好像是,你会不会崇拜你的父母亲,如果是以前,我肯定算不上崇拜了,因为,在以前我也是那种只会去崇拜很伟大有作为的人物;因为,我也忘了我以前是怎么想的了,但是我现在感觉“伟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且成功与失败都是对有作为的人说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也,就是说,你喜欢一位科学家、音乐家或者画家或者甚至是喜欢自己,你是喜欢他的学术还是贡献值,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而如果这个科学家、或者说哲学或者说反正就是你喜欢的哪一类方式,他没有这些作为,你还会喜欢他吗;

以其,没有这些作为,就是说,完完全全的可能我们都认识不到,或者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那么,这样的话,你究竟还会不会去崇拜他;

所以,以其“你我”所喜欢和崇拜的这些人物事,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