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孔子那样的人,更是千年只出现一个!”
“可是,王阳明做到了。”
“他不止把做圣贤设为自己的崇高理想,还一步一步地朝着这个目标在前行。”
“他一直在研究学习,如何才能成为圣贤?”
“老师告诉他,习圣人之所学,可至圣人之路,如果你想成为圣贤,除却要熟读孔孟,还要研究程朱。”
“这其中,程朱理学中的核心,格物致知,更是极为重要。”
“为此,王阳明不仅熟读了所有关于朱熹的着作,还亲身研究,什么叫作格物致知?”
朱熹听到这里,抚着短须笑道:“圣贤之路,自当从理学中去深研,儒子可教矣!”
乔安的声音继续传来:
“格物致知,大概就是通过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或智慧。”
“正所谓,一草一木,皆涵至理,这理在何处,自然是格出来的。”
“于是王阳明便盯上了自家后院里的竹子。”
朱熹:…….
万朝中的所有人:…….
“恰同学少年,咱们一块去格竹,王阳明和好友一起在自家后院里格竹,想要看看能格出什么样的收获?”
“两人站在竹子面前,目不转睛,一盯就是好几天。”
“好友坚持了三天,王阳明坚持了七天,什么也没格出来,反而格出来自己一身病,直接给病倒了。”
“从此之后,便对程朱理学中所提倡的格物致知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朱熹:………
万朝中的所有人:……..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年间的状元郎,对自己儿子要求很高,他见自家儿子天天正事不干,异想天开,居然妄想当一个圣人,自然是极为头疼。”
“尤其在格竹之后,更加觉得自家儿子不靠谱,但他又没办法管教,最后只能提出一个条件:只要你能考中进士,爱干嘛干嘛。”
“于是格竹之后,虽然他想不通,但是也只能先放一边,一边恶补知识,一边准备科考。”
“用知识武装起来了王阳明,已经是文武兼备,并在弘治十一年,他参加了第三次会试,一举中第。”
“没错,唐解元,就是跟你同一科考试的。”
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