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气藏府病形篇第四(七)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心想:“这岐伯还真有两把刷子!”不过,他转念一想,这解释虽然到位,但还不够接地气,得让咱老百姓也能一听就懂,于是,他决定给这段对话加点料,让它变得更有趣、更易懂。

于是,黄帝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那爆笑版的中医讲解:“各位看官,今儿个咱们就来聊聊这六腑之病,特别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那些事儿。您要是觉得这中医理论枯燥难懂,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来来来,咱们先说说这足阳明胃经。”

“想象一下,您要是哪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脸上热得能煎蛋,那可不是因为您昨晚做梦梦到火锅吃多了,而是您的足阳明胃经在跟您打招呼呢!为啥这么说呢?您想啊,胃是咱们人体的‘粮仓’,它要是工作得太拼命,或者吃进去的东西不对劲儿,那不得先给您发个‘高温预警’嘛!这时候,您就得注意了,是不是最近吃得太过油腻,或者熬夜加班把胃给累坏了?”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这手阳明大肠经。您要是发现自己手掌上那‘鱼际穴’周围红彤彤的,跟被爱情滋润过似的,那可得小心了,这很可能是手阳明大肠经在跟您说:‘嘿,哥们儿,我最近有点便秘,你得帮我疏通疏通!’这‘鱼际穴’啊,就在您大拇指根部那块儿肉嘟嘟的地方,轻轻一按,要是觉得酸痛,那就是大肠经在向您求救了。”

小主,

“当然了,这还不够。咱们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光看脸上和手上的症状可不够全面。您还得瞅瞅这人走路的样子,特别是脚底板。要是发现有人走路跟踩了弹簧似的,脚底板的脉搏跳得跟要飞起来一样,还凹进去了,那绝对是足阳明胃经在向您发出紧急信号:‘喂,皇上,我这胃啊,最近可能得请个假,休息一下了!’”

说到这里,黄帝忍不住笑了:“您看,这中医理论其实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吗?它就像是一个个有趣的谜题,等着我们去解开。而且,这每一条经络,每一个穴位,都像是一个个忠诚的小卫士,时刻守护着我们身体的健康。”

“就拿这足阳明胃经来说吧,它可是咱们人体里的‘大胃王’,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要是它出了问题,那咱们就得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最近吃得太过放肆,或者生活习惯不太好,把这位‘大胃王’给惹毛了?”

“至于这手阳明大肠经嘛,它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清洁工’,负责把体内的垃圾和毒素排出体外。要是它堵了,那咱们可就得小心了,便秘、皮肤长痘、口臭这些问题都可能找上门来。”

“所以啊,各位看官,咱们平时一定要多关注自己身体的这些‘小卫士’,多给它们一些关爱和呵护。比如,您可以经常按摩一下这些穴位,帮它们放松放松;或者,您还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让它们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当然了,要是您觉得这中医理论还是太复杂,记不住怎么办?没问题!我这儿有个绝招儿,您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脸上热,胃经闹;鱼际红,大肠叫;脚底跳,胃经告。’怎么样?是不是简单易懂,朗朗上口?”

黄帝说到这里,岐伯也忍不住笑了:“大帝啊,您这解释可真是绝了!既通俗易懂,又充满了幽默感,相信咱老百姓一听就能明白,还能乐在其中呢!”

最后,咱们再回顾一下这些重要的穴位和它们的作用吧!

鱼际穴:位于手掌大拇指根部那块儿肉嘟嘟的地方。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问题,还能促进大肠经的通畅,改善便秘等问题。

涌泉穴:虽然黄帝没有直接提到这个穴位,但它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的交汇点,位于脚底板的前三分之一处。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缓解疲劳、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等。

足三里:这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约三寸的地方。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