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中医药调理变应性血管炎

变应性血管炎

[病案]王某,一位34岁的男性患者,自1982年10月2日起,他全身出现红斑点,病程已长达十一个月。起初,这些红点就像针尖般大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变大、变白并脱皮。部分红点还呈现出红色或黑色,甚至坏死和溃烂,患者感受到疼痛、瘙痒和刺痛感。

尽管王某的体质原本还算健康,但自从生病以来,他经常出现头晕、失眠、多梦的症状。他的食欲减退,容易腹泻,四肢乏力,精神不振。虽然他并未出现发热症状,但仍感到恶寒,全身酸痛,即便喝热水也无法缓解。王某的病情使他显得面色苍白,表情痛苦。

红斑点遍布王某的全身,共计11处分布在面部,两上肢有80余处,前胸和腹部有近60处,后背部有30余处,右下肢有200多处,左下肢有180多处。斑点的大小约为0.7至2厘米,颜色各异,有的发红,有的发黑,有的已经坏死和溃烂。部分斑点外凸,有些凹陷,有些未溃烂的则呈现皮下黑陷。没有坏死的斑点逐渐干涸,部分中心处有小脓泡外凸。

王某的舌头薄而无苔,呈红色,像牛肉一样。他的脉搏微弱。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4×10^9/L(/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占75%,淋巴细胞占25%,血沉为4毫米/小时,肝功能正常,大小便常规正常,X线胸透和心电图均无异常。

经过天津某医院的诊断,王某被确诊为变应性血管炎。尽管他尝试过使用多种抗生素、激素、镇痛剂、脱敏剂及中药活血通瘀、消风解毒的治疗方法,但病情仍未得到缓解,反而愈发严重。

[治则]益气,温中,固表。

[方药]党参10克,当归12克,桂心3克,炙甘草10克,黄芪60克,白术10克,枣仁12克,银花30克,连翘20克,荆芥穗10克,防风10克,白芷6克,柴胡15克,川羌活6克,鹿角霜30克,附子20克。服20剂,皮肤已无红、黑溃烂及灰白干涸点,病情稳定,未出新斑点;痛、痒、刺感消失,食欲渐佳,精气恢复。效果明显,可继而守之。上方又继服10剂,仅患处残存色素沉着,表皮光滑正常,已痊愈上班。1982年3月25日复查,一直未再复发。

[评析]本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正气衰弱,表邪(毒)未能得到及时清除,正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毒素侵入经脉,长时间停滞,从而导致气血瘀滞,皮肤出现斑块状病变且难以愈合。针对这种病症,治疗方法应以扶正祛邪为主,综合运用各种药物来调和阴阳,驱散邪气,并补充正气,从而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可选择重用黄芪来补气,附子、鹿角霜等温阳逐寒的药材,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的药物,这些药物的搭配能够达到调和阴阳、祛除邪气的效果,同时还能为身体补充正气。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以避免药物过量或不适当地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并根据病情的发展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还需要关注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加强锻炼以增强身体免疫力,这对于病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对于本病这类较为罕见的疾病,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结合药物、饮食、生活习惯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综合措施,有助于患者身体的逐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