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司马懿带着杨再兴上山入伙儿之后,便一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没有什么杀戮,也没有什么冲突。
也是自大聚义以来,他的身影,才逐渐在梁山众兄弟中出现。
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也才慢慢开始认识了,山中的这些好汉们。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从司马懿的眼中看来。
这一群好汉贼寇或许有些本事,但是充其量也就那样,再厉害也能厉害到哪儿去呢。
可以一用,但是也都难当大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渐渐发现。
这些梁山好汉们的成分,好像也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还别说,这里头还真是有人才。
首先这当中有不少人,是从朝廷官军那边投过来的将领。
或被陷害,或被俘虏,总之现在都成为了梁山泊头领。
其中声望最大的、个人武力最勇猛的,莫过于梁山泊明面上的二号人物卢俊义了。
卢俊义他见过了,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
曾经也从军上过战场,势有万夫不挡之勇,且壮气凌云。
为人又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当得上玉麒麟之名。
而且刚好就住在他家院落的隔壁。
这西边房,卢俊义住第一间院落,他司马懿住第二间院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边房的第三间、第四间院落分别住着孔明、孔亮。
这孔明、孔亮是什么人,乃是宋江的徒弟。
论职务,他二人又都是守护中军步军骁将,专门负责保护他司马懿与卢俊义的安全。
这里头可就有些说法了,宋江的徒弟来保护他与卢俊义?
他也有见过他们孔家兄弟出手,杨再兴在这段时间内,已经找遍了山中所有好汉来比武。
不开玩笑的说,就孔明、孔亮这两货的水平,就算再来几十个,也不是卢俊义与杨再兴的对手。
就这点实力还敢谈保护?
所以这到底是保护,还是监视,还真就不太好说。
如此看来,这个宋江的小心思还真是不少呐。
与此同时,随着与宋江、吴用等人接触的加深,他也明白。
这宋江的招安之心,可是强烈得很。
或者说,他上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招安。
宋江这家伙儿,原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其实也就是一名小小的胥吏。
只是祖上有些家资,故而在平日里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广结好友,渐渐的便在这山东地界有了些名声,拉拢了不少豪杰好汉。
再加上为人仁义、又深谙人性之道,所以也就有了众兄弟们口中的及时雨宋公明哥哥。
至于宋江怎么上山来了,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错杀了他的小娘子阎婆惜。
但其实也不算是意外,听说好似是因为这阎婆惜,抓住了宋江私通贼寇的把柄。
当时身为胥吏的他私通梁山贼寇,本就是犯了大错。
故而要么阎婆惜死,要么就是他宋江死。
可即便如此,当时的宋江也没有想着要上山落草,而是接受了发配。
最后还是因为在酒后提了一首反诗,而且都被抓住要问斩了,才被梁山泊众兄弟劫刑场救上了山。
这里头可就有点意思了.......难道说这是宋江的投名状?
为了不让宋江多想,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司马懿并没有与众好汉们有过多接触,大多不过点头之交。
司马懿知道,时机还不到,宋江依旧在防着他。
或者说,宋江在防着任何人。
但问题不大,他也需要时间,好知道众好汉们都是些什么情况。
只有知晓了其中情况,才能够合理定计。
这一日,宋江又说要举办什么菊花之会。
要将山上山下所有兄弟们都聚集起来,好好畅喝一番。
宋江这一张嘴,司马懿便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很显然,宋江是想借着菊花之会,向众兄弟们袒露招安的想法。
虽然宋江招安之心一直有,也曾与他和吴用交流过数次。
而如今的宋江也知他曹懿,是有招安之心的,也算是同一条战线的,宋江对此也是欣慰得很。
但却一直没有向众兄弟们提起过此事,毕竟山中本是贼寇出身的人也不少,这当中天然就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故而这一次,便是一次浅薄的试探。
菊花之会前一晚,司马懿依旧还在房间内忙活着。
烛火之下,是一张挂在墙上的大宣纸。
而大宣纸上所写的不是别的,正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的名字。
经过这几个月以来的旁敲侧击,以及杨再兴与他人切磋时的闲聊打探,他已经大致弄清楚山中众好汉们之间的关系了。
而这张大宣纸上,便是这样的一张关系图,也是他这几个月以来的成果。
司马懿首先要做的,便是划出圈来分出派系。
是了,正如同上山之前所想的那样,准确说来这百余名好汉中也是分有派系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的关系好,有的是老乡,有的沾亲带故,有的兄弟情深。
有的还曾一并出生入死过,这生死之交的关系则更是亲密。
首先人数最多、实力最大的派系,毫无疑问便是宋江的嫡系派。
这些人几乎都是因为宋江的直接关系,才上得梁山来的。
其中宋江的亲弟弟宋清暂且不提。
另外还有死忠花荣、戴宗、李逵。
昔日同县为吏的朱仝、雷横,徒弟孔明、孔亮。
还有志同道合的吴用。
这些人属于死都要跟着宋江一起死的人,即宋江真正的左膀右臂。
另外在这些人当中,又延伸了很多力量。
像是花荣的妹夫秦明,秦明又有个徒弟黄信。
还有吴用、戴宗、李逵等也皆招有人上山,
宋江自己另外直招的还有李、扈二庄,清风山,黄门山,对影山等头领。
这些都可以说是宋江的核心力量,既赤诚相见、肝胆相照的关系。
司马懿看着大宣纸的名字大致数了一下,这一派竟有足足三四十人,几乎就是整个梁山好汉的半壁江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