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驾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南蜀国,举国上下都陷入在悲痛的情绪中。
整个丧葬期间,一应政务全都暂且搁置了。姜云被押入天牢,由禁军统领孟凡派兵看守。凌王依旧被禁足宫中,其他涉事官员则被移交到大理寺统一看管,听候发落。
因为举国上下都要守孝,国丧期间禁止歌舞声乐,严禁一切庆典活动,这个年大概是近几年来过得最冷清的年。
不过这对姜逸轩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府上原先大多数都是姜云的人,受了姜云的命令,没少给姜逸轩添麻烦。姜云入狱之后,大部分人怕姜逸轩秋后算账,纷纷找借口离开了姜府。
他写了一封休书,与清禾郡主和离,把他送到李昭的府上。整个姜府,除了下人,就只剩下姜逸轩一个人。
偌大的府邸冷冷清清,甚至有些死气沉沉。
先皇下葬之后,太子萧启登上了皇位,先后下令主审了卫阳和姜云等人的案子。
先皇新丧,大赦天下,姜云所犯之罪原本该诛九族的,后来判了只将他一人斩首,暂关押至天牢,等待秋后问斩。卫阳被流放漠北,服苦役。
而凌王则被褫夺封号,贬为庶民,逐出临安城。
也不知陛下是怎么想的,这背后最大的主使惠王,反而只是将其贬为郡王,禁止参议朝政。萧琰仍居于京城中,享受郡王该有的礼制,甚至可以自由进宫,倒真是做起了一个闲散王爷。
皇上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皇室宗亲和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竭力反对,要求严惩萧琰,以儆效尤。
其中呼声最高的便是辰王萧然。萧启加冠之礼被绑架之时,他曾揣测过萧琰,被萧琰当众驳斥, 失了面子。后来萧琰就更加不把他放在眼里,多次出言不逊,令他在宗亲面前大失威望。因此,他对萧琰一直怀恨在心。
这些年萧琰和萧启斗得如火如荼,本以为萧启上位,会第一个处置萧琰,谁知他非但没处置,反而像处处在包庇。
他义愤填膺地提出,要将其处死,才能避免日后萧琰东山再起,祸乱朝政。
怎料陛下当场就拿他侵占地产为由,将他贬为庶民,同样逐出京城,今生不得踏入临安城半步。
有了辰王的前车之鉴,其他人纵然对陛下处置惠王一事心有不满,也不敢再议。
众人不知陛下为何会对昔日针锋相对的惠王网开一面,自然也不会知晓,人人喊打的萧琰,经常宿在宫中,与当今圣上琴瑟和鸣,抵死缠绵……
时间一晃,又是一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