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告诉我,我们能赢得这场战争吗?”
“当然,陛下。”
汉斯毫不犹豫地回答。
“而这,正是我来到这里的理由。”
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皇帝的神情逐渐坚定,随即,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汉斯。”
“在,陛下。”
“去通知奥匈帝国大使——德意志帝国将坚定支持奥匈帝国,并与之并肩作战,直到最后。”
“谨遵圣命。”
汉斯微微低头,接下皇帝的命令。
德意志帝国,已经做出了决定。
现在,该轮到其他人抉择了。
......
“陛下,奥匈帝国已向塞尔维亚递交最后通牒。德意志帝国也已宣布无条件支持奥匈。”
“呼......比利,这个急性子。”尼古拉二世长叹一口气,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最后通牒的内容是什么?”
“无条件投降。”
在即将改名的圣彼得堡冬宫内,尼古拉二世沉重地叹了口气。
毕竟,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弗朗茨·约瑟夫,一国之君的陨落。
包括俄罗斯帝国在内的列强们早已认定,奥匈帝国必然会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措施。因此,奥匈向塞尔维亚提出苛刻要求也并不令人意外。
“陛下,我们绝不能抛弃塞尔维亚!”
然而,无论奥匈的举动是否合理,俄罗斯帝国都不可能坐视它对塞尔维亚发动攻击。
不,确切地说,是绝不能坐视不管。
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让俄罗斯深感挫败,别说将巴尔干半岛完全纳入势力范围,就连保加利亚也脱离了俄国的影响。若俄罗斯这次再抛弃塞尔维亚,不仅几十年来在巴尔干半岛苦心经营的影响力将彻底瓦解,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也会随之倒下。
俄罗斯的贵族和军方绝不会容忍这一点,他们不断施压,动摇着对战争犹豫不决的尼古拉二世。
更何况,俄国国内的舆论也倾向于援助同为斯拉夫兄弟的塞尔维亚。而塞尔维亚的埃莱娜公主、黑山的公主们更是泪眼盈盈地向沙皇哀求,使得心软的尼古拉二世渐渐倾向于出手相助......
“但真的必须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吗?承诺支援塞尔维亚,并下达局部动员令,难道还不够?”
沙皇依旧举棋不定,不愿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这让俄国的将领们感到无比焦急,几乎要被逼疯了。
在他们看来,这种局势下,局部动员根本毫无意义。
“陛下,若奥匈帝国抢先下达总动员令,我军将处于极端不利的局面。”
“是啊,我们必须尽快完成总动员,并做好战争准备!”
“可......若我们下达总动员令,不就会刺激德国吗?”尼古拉二世仍有所顾虑。
“他们也有两线作战的压力,不会轻易主动介入。”
尽管沙皇仍在犹豫,俄军高层却毫不退让。
他们当然知道,总动员令极有可能激怒德国,但在他们的认知里,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谁能更快下达总动员令,谁能集结更多的兵力。
而且问题在于,不只是俄国军方会这样想,各国军方都是如此认为的。
如果奥匈帝国抢先宣布总动员呢?
那俄罗斯将无力做出迅速的军事反应,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占据优势地位。
这意味着战争的失败。
因此,无论风险如何,俄国的将领和贵族们都坚持,必须尽早未雨绸缪,下达总动员令。
他们都选择性地忽视了一点——或许正是这种想法,一步步推动着战争的爆发。
“呼......好吧。”尼古拉二世终于做出了决定,“如果奥匈帝国无视我们的警告,向塞尔维亚宣战,那就立即下达总动员令。”
最终,他被将军们的劝说所压倒,不得不妥协。
然而,即便如此,那个挥之不去的不安仍在他的脑海中萦绕——
“这一切......真的对吗?”
......
“该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俄罗斯的答复还没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