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引燃法国的蝴蝶

“救人,不需要理由吧?”

“是吗?啊,哈哈哈,原来如此,您说得对,对了,您今年几岁?”

“1892年生。”

到1901年3月,才9岁。

实际上汉斯也不知道确切的年龄,但他估计自己的年龄和维多利亚·路易斯差不多,她是那年出生的,所以便说了这个日期。

“9岁......和我的侄子差不多,真了不起,然后,您被皇帝召进宫里,您觉得如何?”

“我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耀。”

“哈哈......原来如此。不过考虑到您是黄种人,似乎会有不少困难吧,尤其是在这个‘德意志帝国’。”

在扔了些无聊的铺垫后,终于进入了正题。

适当的奉承一番,再说真是辛苦,然后估计他就打算在法国发布“啪嗒啪嗒德国皇室的真面目曝光!”之类的嘲笑文章了。

不过他没那么容易得逞。

我可不是那种容易对付的人。

“没关系,皇帝陛下和皇后陛下,以及皇室家族一直对我都很友好,不过,毫无理由的人的‘恶意’始终存在。就像‘德雷福斯’上尉遭遇的事一样。”

“咳?!“

当汉斯提到“德雷福斯”这个词时,记者的脸上立刻浮现出惊愕的表情。

他也不奇怪,毕竟如果是法国人,绝对不会不知道这个名字。

德雷福斯事件。

法国政府和军方仅仅因为德雷福斯上尉是“犹太人”,就给他扣上了与德国通敌的间谍罪名,甚至最终判处终身监禁,将一个无辜者的人生摧毁,成为了反犹太主义的象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起事件使得法国第三共和国陷入了巨大的混乱,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德雷福斯事件我记得已经结束了。”

“是啊,现政府在前两年对德雷福斯进行了特赦,总算画上了句号。真是虚伪的做法,不是吗?德雷福斯明明无罪,连再审都不做,居然只是特赦,简直就是闭眼装聋。”

“哈,哈哈,像汉斯先生这样的人在我们法国也有。

汉斯当然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无罪。”

“啊,德雷福斯确实无罪,我是从与那起事件有关的德国军官那里听来的。”

“诶?等,等一下,与德雷福斯事件有关的德国军官,难道是......施瓦茨科彭?”

嘘。

汉斯特意将手指放在嘴边,示意保持安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斯知道记者想说的是谁。

马克西米连·冯·施瓦茨科彭(Maximilian von Schwartzkoppen)。

在德雷福斯事件发生时,他是驻法国德国大使馆的武官,法国军方认为德雷福斯将军事机密文件交给了施瓦茨科彭,进而逮捕了德雷福斯,这也正是德雷福斯事件的起因。

真正的间谍是反间谍部队的军官“费尔迪南·埃斯特哈齐(Ferdinand Walsin Esterhazy)”,而法国军方即使知道真相后,也没有将埃斯特哈齐逮捕。

“而施瓦茨科彭则回到了德国,现在在波茨坦为卫队服役。”

当然,汉斯既没有见过施瓦茨科彭,也不知道他的样子。

但这对于眼前的记者来说,足以让他相信汉斯确实是从他那里听到了德雷福斯事件的真相。

“那位先生不希望自己的身份曝光,你是个记者,应该能保守秘密吧?”

“啊,当然可以!”

“我也是偶然在宫中听到的,他说‘德雷福斯是无罪的,我根本不认识他。’”

“这,这不可能......!”

这实际上是施瓦茨科彭在1917年临终前所说的话。

“那么,真正的罪犯是埃斯特哈齐吗?”

“嗯,谁知道呢,也许埃斯特哈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是个双重间谍罢了。”

“那岂不是更严重了吗!并没有发生机密泄露的事情,军方竟然故意将案件嫁祸给德雷福斯上尉!”

那汉斯就不知道了。

反正真相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件事对法国民众的影响。

“难道特赦也是为了掩盖这件事......!”

“也许吧,好了,我该起身了。”

“诶?!“

“王储殿下在等我。”

记者求着汉斯再说几句,但被秘密警察拦住了。

随后,记者呆站了一会儿,随即匆忙向某个地方跑去。

呵呵——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