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阳光轻轻洒在村庄的每一寸土地上。
金黄的光线透过稀疏的树枝,映照在村委红砖黑瓦的老房子上,增添了一丝暖意。
“秀娥,你们咋才来啊?”马大娘冲她们挥了挥手。
“在家耽误了一刻。”
“那,我带的小马扎,给你们两个。”马大娘把准备好的马扎递给她们。
赵婶子走过去,准备接过。
“坐我这个吧,我这个马扎做得高。”一旁的赵四婶子笑着插话道。
马大娘知道赵四婶子想缓和关系,于是劝道:“翠花这个马扎是比我这个坐的舒服,拿这个吧。”
赵婶子却没拿,而是拿起马大娘带的那两个小马扎。
她笑着解释:“我们坐在后面,坐矮一点吹不着风。”
听了这话,赵四婶子也没好说啥,但神情稍显落寞。
到底是多年的老姐妹,赵婶子看见她带的篮子多,便开口道:“我家篮子都在当用,你这要是多,借我一个。”
赵四婶子听了,重展笑颜道:“哎,这个大的给你。”
赵婶子接过篮子,道了谢,然后牵着王静怡,迎着初冬的寒风,走向领鱼队伍的终点。
“今天分了鱼,回去正好做一顿鲜鱼饺子。”
“我今天包韭菜鸡蛋饺子,再红烧一条鱼。”
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鲜美的鱼肉在锅中沸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冬至这天捕到的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珍品。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王静怡和赵婶子耐心地等待着。
这时,“静怡,你来怎么有没喊我一声?”
刘楚楚拎着一个篮子跑了过来,正好王静怡她们在最后,她便直接站到了她们身边。
“你咋这时候才来?我有事耽误一下,以为你们都已经来了。”王静怡疑问道。
“哎,别提了,大宝昨晚上受凉了,刚喂完药。”刘楚楚解释道。
“我外公今天也感冒了,这两天温差大,你也得注意身体。”王静怡提醒道。
“我省得,”刘楚楚又悄声告诉王静怡,“赵红霞的婆家来人了,想打秋风,正在他家闹你。”
“你家长志也不管管?”王静怡挑眉问道。
赵红霞当初在婆家受尽磋磨。
最后,她忍无可忍分了家,然后带着丈夫孩子回了赵家庄。
要说在赵红霞也真是能吃苦,刚回赵家庄时,他们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但愣是给他们辛苦挣下了一份家业。
村民们时不时地聊着家常,分享着村里的新鲜事。
等待的过程虽然有些漫长,但对于她们来说,这是难得的唠嗑时光,也是难得的与村民们建立更深一层关系的时刻。
终于,王静怡和赵婶子拿到了属于她们的那份鱼。
她们小心翼翼地将鱼装进篮子里,一路欢声笑语地回到了家。
想好了烹饪方法,红烧一条,清蒸一条,再包两盘鲜鱼饺子,剩下的做成鱼干。
傍晚,赵家庄弥漫着淡淡的鱼香和饺子的香气,王静怡家也不例外。
王静怡和赵婶子一起在厨房忙碌着,准备着今晚的晚餐。
赵婶子手里拿着刀,细心地刮去鱼的鳞片,而王静怡则在一旁用清水清洗着鱼肉。
她轻轻地将鱼肉切成薄薄的片,再切成细长的条,最后切成小块,准备清蒸。
另一条鱼则被赵婶子处理得更加精细,去骨去刺,切成块状,准备红烧。
王静怡做了两种馅料:鲜鱼馅和酸菜肉馅。
她将它们分别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调料和蔬菜,开始搅拌。
她的手法熟练而轻巧,馅料在她的手中翻飞,不一会儿,两种馅的饺子就在案板上准备好了。
她们把饺子整齐地放在蒸锅中,架柴点火,开始蒸煮。
与此同时,赵婶子开始烹饪红烧鱼,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鱼肉在锅中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不一会儿,饺子的香气和鱼的鲜香交织在一起,充斥着整个厨房。
王静怡和赵婶子相视一笑,她们知道,这顿饭一定非常美味。
饭菜做好后,赵婶子去喊大家吃饭,王静怡收拾厨房。
待王静怡把厨房收拾好后,他们一边品尝着晚餐,一边聊着家常,享受着这个冬日的温暖。
王静怡和家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这就是她们的冬至,简单而温馨。
这个冬至的夜晚,虽然外面的天气寒冷,但家中的温暖和美食让赵家庄的人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他们大多围坐在火炉旁,品尝着鲜美的鱼肉,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感慨。
鱼肉在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