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叔没否认,赵小凤见他默认了,慌了神,恳求道:“哥,我错了,我不该带秀芬过来。”
今天这一闹确实丢人,但最丢人的是赵小凤和孙秀琴的互相攀扯。
赵叔狠心道:“你回吧。”
赵小凤见求助无门,于是起身对赵叔说:“既然你这狠心,以后我就当你死了。”
然后,她回房间去收拾东西离开,连炕上的被子都被她带走了。
但赵婶子并未阻拦,她对王静怡说:“随她去吧,不然她们睡过的,我也不打算要了。”
王静怡也是这个意思,她见已经中午了,便对赵婶子说:“妈,我回去做饭了。”
“你去,我把这边收拾一下就回去。”赵婶子说道。
王静怡知道赵婶子有话要和赵叔谈,于是没再逗留,转身回了家。
王静怡刚走出去,赵婶子便问赵叔:“你准备咋办?”
“啥咋办?”赵叔揣着明白装糊涂。
“你是搬到仓库住,还是让建坤在旁边空地,给你起两间小屋?”赵婶子继续问道。
“你看你,我不都让她走了!咋还提这话。”赵叔也急眼了。
“你也别整这套!我要是你,就答应搬出去。
这屋以后留给建国结婚的,给你这一通糟践,以后还咋娶新妇?!”赵婶子冷声道。
这事赵叔也自知理亏,他吞吞吐吐地解释:“我这不是不知道实情吗。”
但实际上,他昨晚上偶然听到了赵小凤和孙秀芬的谈话,对部分事情已经心知肚明。
所以,今天孙秀芬的婆家人上门,他也就没有出面。
“你一句不知道就完事啦!”赵婶子毫不客气道。
“那你说该咋整?”赵叔反问道。
毕竟儿子都这么大了,他不相信赵婶子真的能分家。
“咱家旁边还有空地,你去打份报告,就说你跟建国分家,这房子分给建国,咱再到旁边起三间土胚房。”
儿子都娶媳妇了,赵婶子也不打算真分家,但不能拖累儿子,这是最好的办法。
“行,就按你说的办。”赵叔妥协道。
中午吃饭时,赵婶子便同赵建坤和王静怡说了这件事。
王静怡听后直接表示:“妈,建国已经当兵了,以后不定在哪安家,这房子你和爸住就行了。
以后他真的要回老家结婚,也是给他新建。”
赵婶子听了这番话后感到很欣慰,但仍坚持道:“我还是想盖一个,不用多大,就三间房。”
赵建坤理解了赵婶子的意图,出声道:“好,明天我去买材料,开春就建。”
赵婶子听了赞成道:“行,这大冷天,确实不宜动工。”
然后,她看向默不作声的赵叔,接着说道:“这房子是给咱们养老的,这钱得咱自己出。”
赵叔点头同意。
刚才赵婶子已经跟他谈妥,以后他们不能拖累孩子。
除了孩子们给送来的吃穿不拒,其他的都得自己劳自己用,不要孩子们出。
王静怡听后,也理解了赵婶子的想法,不再出言反对。
都商定好后,赵婶子便带着赵叔回去了。
赵建坤帮着搬了一袋玉米面送过去。
不能评判赵婶子这事做的对错,可目前来说这样做最恰当。
赵小凤虽然是回去了,但她真到走投无路时,赵叔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今天,赵婶子等于分了家,就算将来赵叔要帮扶赵小凤,也只能在其能力范围之内。
收拾好厨房后,王静怡泡了一壶茶送给刘师父。
刘师父知道他们一家要谈私事,所以吃完饭便带着朵朵回去休息了。
王静怡推门进去,发现刘师父正在听广播,她把茶放在炕桌上,笑着说:“外公喝点果茶有助于消化。”
“好,”刘师父笑着端起果茶喝了起来。
“静怡啊,今天这件事你怎么看你公爹?”
刘师父虽然没去看热闹,但在隔壁还是能听见声音。
“他是长辈,我不便发表评论。”王静怡笑着回道。
“这就对了,你记住他是你公爹,只要他没做啥对不起这个家的事,你还是得敬着他。”刘师父说道。
“外公,我省得。”
王静怡虽然不支持赵叔的做法,但换位思考赵叔也并没做错。
最初,他收留赵小凤她们是因为血缘亲情。
后来,他在屋里不出来,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赵小凤她们刚来的那天,王静怡门外听得清楚,他要为孙秀芬出头。
一家人更多时候需要站在彼此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维持家的和谐稳定。
王静怡又和刘师父聊了几句,见他打了两个哈欠。
“外公,你休息一会儿吧。”
“好。”刘师父确实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