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贤院的一间书房里,张说和徐坚坐在窗前。
徐坚手中捧着厚厚的书册,偶尔低头翻阅。
他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徐孝德是隋唐两朝大臣。
徐坚小时候就聪明得比较突出,显示出了非凡的智力,聪明得让人甚至有点儿害怕。
年纪轻轻就被唐沛王李贤召见,面试后,李贤直接拍案叫绝,夸得他是个“宝贝”——连他自己都没料到,后头会有的确传奇的人生。
徐坚一进士及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迅速崭露头角。
开始任汾州参军,转眼间升到了万年县主簿,这速度有个名字叫“飞黄腾达”。
到了圣历年间,他被任命为东都留守判官,专门负责起草表奏,成了文官界的“公关大咖”。
王方庆看他一眼,便给他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掌纶诰之选”,意思就是:你就是为这事儿生的!掌纶的意思就是执掌起草诏诰。
而杨再思更是没忍住,直接把徐坚夸得快飞上天,说他“此凤阁舍人样”!说他这气质,和皇宫里的那些个高人差不多了,天生注定要成为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杨再思,可谓是唐朝的“明哲保身”代言人。
他的家世也不差,东汉太尉杨震的后代,这背景一摆出来,没几个人敢得罪他。
不过,这位老兄一生最擅长的,不是提刀战斗,也不是振臂高呼,而是“顺风嘴”式的,灵活应对皇帝的心情。
话说杨再思第一次当上宰相时,碰上了个麻烦事——突厥默啜可汗上疏求助,说什么想要“丰州等六州降户,和单于都护府所辖的领土,顺便要点谷种、农器啥的”。
你说这事儿,就像是邻居跑来找你借电钻,你没多想,还以为人家要干正事,可人家说:“借点电钻顺便顺便,再带点砖头啥的?”这事儿就有点儿麻烦了。
这时候,凤阁侍郎李峤跳出来,说得特别有理:“你这不是想增强突厥实力吗?这要不定是个坑。”
李峤也是个“实事求是”的老好人,急得直拍桌子,眼睛差点儿瞪出眼框。
但杨再思呢,想着:“突厥咋说也是个对手,给他们点东西,能缓和一下跟契丹的关系,谁知道呢,或许还能安稳点。”
于是,杨再思就和姚璹一起商量,决定给突厥可汗默啜开绿灯,结果就把六州的降户、谷种、农器一并交了出去。
突厥实力强大了,这事儿后面还真是“火上浇油”。
可杨再思依然稳如老狗,啥也不说,谁说就瞪谁,满脸“我没做错事”“说我就掀桌子”的表情。
那会儿,眉小兕可以理解了女皇为啥最宠爱他俩,就是那两个面孔美艳得让众人眼睛都快瞎了的“张家兄弟”——张易之和张昌宗。
特别是张昌宗,这小子长得那叫一个“面如白莲”,绝对是朝廷的“颜值担当”。
而杨再思,那个嘴巴贼滑的宰相,早就看出张昌宗这张脸的“潜力”,于是开始了他的“花式奉承”大法。
有一次,大家聚在一起聊张昌宗的美貌,杨再思当时就迫不及待地说:
“张昌宗这张脸,不是似白莲,而是藕粉似他!你们看看,和他一比,莲花都得羞得低下头,悄悄躲进荷叶里!”
这话说的,其他人都忍不住心里想:
“是不是这位大人觉得,张昌宗比白莲花还要‘火’?”
但眼见杨再思那副油腻的样子,大家也只能默默点头:“哎,这嘴巴,是真能溜啊!”
有次,张昌宗被司刑少卿桓彦范给弹劾了,想把他免职。
眉小兕自然知道男宠团的作用,那可是精心培育起来的制约李氏集团和武氏集团的三方力量,花了不少心血,又不能明说,那会儿自然心疼得要命。
眉小兕发现这个姓杨的很有灵犀,于是立马问杨再思:“张昌宗对国家有啥贡献吗?”
这问题一听就带了点“陷阱味”啊,杨再思赶紧调整了下状态,立刻应道:
“陛下,张昌宗炼制了神丹,您服了之后,身体倍儿棒,身材越发匀称,气色也好得不得了,简直比年轻时候还精神!这可是真正的大功劳!”
眉小兕一听,聪明,高兴得都要飞起来了,深得其心,心想:
哈哈,当然我要保住这精心培育的男宠工具人了,谁也别想动,朕的想法自然不能告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