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畏无惧,是遵从本心而行。
现在变圆滑,也是遵从本心,绝非为迎合皇上,单纯为保命。
“皇上,臣能否吐露一下心声。”
赵祯眉头一皱,很是疑惑:“包卿何出此言?你我既是君臣,又是连襟,更是朋友,素来彼此信任,肝胆相照,从无猜疑,有话但说无妨。”
包拯点点头,恳切道:“陛下,庞太师乃当朝国丈,如今庞娘娘身怀龙种,将来乃第一太子人选,将来陛下百年之后,倘若太子继位,庞太师便是太子的亲外公。”
“倘若太师死于臣之手,庞娘娘从旁教唆,太子一旦嫉恨包拯,包家的未来,臣不敢想象……”
赵祯听到这些,都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
不想包拯顾虑得如此长远!
难怪他今天一反常态,没有私自身旁庞籍。
不是他变了,而是真的害怕了。
见皇上没有说话,包拯继续道:“所以,如何发落庞籍,臣听候圣裁。”
赵祯沉吟了片刻,终于开口:“包卿,按照大宋律法,庞籍该当何罪?”
“残杀无辜,罪该问斩!”包拯铿锵回应。
“可太师他乃大宋功臣,战功赫赫,功绩彪炳,曾率领大军大败辽国,大宋方有今日之和平,难道就不能功过相抵吗?”
包拯不置可否,表情没有任何波澜,出奇的从容:“臣说过,此次臣听候圣裁。”
赵祯也没辙了。
无论大小事,一般情况下,包拯的建议他都会听取。
可这次包拯不发表意见,赵祯反而难以决断了。
可方才包拯已和他表露了心声,知道包拯也有包拯的难处,也就没有为难。
“既如此,你暂且退下吧,容朕思量思量。”
“是,臣告退!”
看着包拯离去,赵祯也停止批阅奏折,和陈琳一道,摆驾太后寝宫。
庞籍是杀是放,恐怕唯有太后能给他一些有用的意见了。
至于朝臣,他不指望,说不出有用的意见。
“儿臣见过母后,母后近来安好?”
“哀家一切都好,皇儿近来忙于政务,怎么今天有空来看望哀家?”
“儿臣此来,一为看望母后,二来是有事相询,想听听母后的意思。”
“哦?”李后好奇地皱了皱眉,心里颇感欣慰。
自从她入主后宫以来,国家大小事务皇上都是圣意独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