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利遇乞呵呵一笑,似是不以为意:“包大人别忘了,党项各部一直以来都不是汉人的地方,仅为从属关系。”
“大宋皇帝,从来均非我君,我大侠皇帝昊王,亦非大宋皇帝之臣。”
“如今大宋懦弱,我大夏皇帝励精图治,党项各部极力拥戴,脱离大宋挟制,有有何不可,这怎么能叫乱成贼子呢?”
“包大人将汉人和我党项人混为一谈,未免有失偏颇。”
听到这里,大殿上一派死寂。
可见在党项人的内心深处,他们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大宋臣民。
之所以归附大宋,似是只因为大宋一时的强大,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这倒也无可厚非。
华夏历来有句老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历朝历代,似乎都遵循这样的一条规律。
只有当中原王朝强大了之后,番邦国家才会被纳入邦图。
反之,他们就要离心离德,骑在中原王朝的头顶上拉屎,反过来打你,欺辱你。
外族从来就是这么善变,毫无信誉可言。
相比文化的认同感,他们更愿意相信拳头和实力。
包拯反驳道:“无论汉人,契丹人还是党项人,均为炎黄子孙,并无差别。”
野利遇乞道:“此话倒是不假,可那又如何?自古强者为尊,如今的大宋已今非昔比,想要让我党项人依附,就得有实力,可惜大宋没有。”
“既然大宋没有这个能力统治得了我党项臣民,不能为我党项臣民带来幸福和福祉,那我族人只好自力更生,无需仰仗你大宋。”
包拯未曾料到野利遇乞竟有如此口才,其所言条理清晰、论据充分,令人难以辩驳,大宋群臣霎时皆沉默不语。
要知道,大宋自开国以来,对党项人仅是名义上的统治,并未真正实现统治,甚至在文化方面也未能征服党项人。
一个对文化毫无认同感的民族,妄图使其死心塌地服从统治,无异于痴人说梦,独立不过是时间问题。
包拯沉声道:“野利将军口口声声指责大宋无能,却又处处仿效我大宋的文化和制度,岂不是自相矛盾,言不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