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状元郎与牡丹花的爱情传奇

夏春秋点点头,手中的茶杯微微颤抖:“多谢兄台提醒,我自会谨慎行事。”

尽管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夏春秋心中对牡丹花的爱从未有过一丝动摇。他知道,他们的爱情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虽历经风雨,却依然璀璨夺目。

第35节 皇帝震怒

夏春秋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冒死向皇帝陈情。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天空湛蓝如洗,洁白的云朵像般飘浮着。他身着朝服,早早地来到了皇宫,等待皇帝的召见。

皇宫的红墙黄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庄严而肃穆。终于,皇帝在御书房接见了他。夏春秋跪地叩头,额头触地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紧张和坚定。

然后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臣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但关于婚事,臣实难从命。臣在平安村时,已与一位女子情投意合,私定终身。臣若此时另娶他人,便是背信弃义,有负于她。还望陛下成全。”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中回响,带着无畏的勇气。

皇帝听了,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犹如乌云密布的天空。他用力拍了一下桌子,怒吼道:“大胆夏春秋,朕的旨意你也敢违抗!你可知这是何等的大不敬?”皇帝的声音如雷霆般震耳欲聋,御书房中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夏春秋再次叩头,声音坚定而诚恳:“陛下,臣并非有意违抗圣意。只是爱情之事,关乎臣之一生幸福,臣实在无法妥协。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但此事还请陛下三思。”他的额头已经红肿,但眼神中依然充满了不屈和坚持。

小主,

皇帝气得拂袖而去,留下夏春秋独自跪在御书房中。他的身影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显得如此渺小和孤独,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自己的这番举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但为了心中的爱情,他别无选择。

窗外,一只鸟儿飞过,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仿佛在为他的命运叹息。

第36节 困境挣扎

夏春秋的抗旨激怒了皇帝,皇帝下令将他囚禁在府中,限制了他的自由。这一消息在京城迅速传开,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无情。那些嫉妒他的官员们纷纷弹冠相庆,他们在酒楼茶馆中肆意嘲笑夏春秋的不识时务,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表情。

而曾经的一些好友也因惧怕受到牵连而对他避而远之。夏春秋在府中,心情沉重如铅。他望着窗外的天空,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他此刻黑暗的心境。思念着远在平安村的牡丹花,不知道她是否已经得知了自己的处境。

“牡丹花,你一定要等我,我不会让你失望的。”他喃喃自语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牵挂。

而在平安村的牡丹花,久未收到夏春秋的消息,心中焦急万分。她四处打听,却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终于,有一天,一位从京城归来的商人带来了夏春秋被囚禁的消息。

牡丹花听后,心如刀绞,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瞬间崩塌。她的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手中的绣帕。

她决定立刻前往京城,寻找夏春秋。不管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要与他共渡难关。

牡丹花简单地收拾了行李,告别了乡亲们。乡亲们眼中满是担忧和不舍,但她的决心从未动摇。

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长旅途。一路上,她风餐露宿,遭遇了暴风雨的袭击。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她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浑身湿透,却从未停下脚步。也遇到了山贼的打劫,山贼们凶神恶煞,挥舞着大刀,但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次次化险为夷。

“春秋,等着我,我一定会找到你的。”牡丹花在心中默默地为自己加油鼓劲,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第37节 京城相遇

经过多日的奔波,牡丹花终于来到了京城。这座繁华而陌生的城市让她感到有些迷茫和恐惧。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高耸的楼阁,一切都与她熟悉的平安村截然不同。

但她心中对夏春秋的牵挂让她顾不得许多。她四处打听夏春秋的下落,却发现京城的局势远比她想象的复杂。人们对她的询问要么避而不答,要么摇头表示不知。

就在牡丹花感到绝望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街头看到了一队官兵押着一辆马车经过。阳光洒在官兵的铠甲上,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她不经意间瞥了一眼,竟发现马车里坐着的正是她日思夜想的夏春秋。

牡丹花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大声呼喊着夏春秋的名字。她的声音在嘈杂的街头显得如此渺小,但却充满了无尽的深情。

夏春秋听到了熟悉的声音,透过车窗看到了狼狈不堪的牡丹花,眼中瞬间充满了惊喜和心疼。他的眼神中仿佛有千言万语,却又在这一刻化作了无尽的温柔。

官兵们试图阻拦牡丹花,但夏春秋大声呵斥道:“让她过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两人终于相见,泪如泉涌。牡丹花紧紧抓住夏春秋的手,仿佛一松手他就会消失不见。她的声音颤抖地说:“春秋,你受苦了。”

夏春秋心疼地看着牡丹花,说道:“牡丹花,你不该来此。这里太危险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担忧和自责。

牡丹花坚定地回答:“春秋,无论如何,我都要与你在一起。生死相随。”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和勇敢。

两人相拥而泣,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已不存在。只有他们彼此的心跳和呼吸,在这一刻成为了世界的全部。

第38节 共渡难关

牡丹花决定留在京城,与夏春秋共同面对困境。他们知道,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求外界的帮助。

夏春秋首先想到了曾经在朝中结识的一些正直的官员。他们虽然在皇帝面前人微言轻,但或许能为他出出主意。于是,夏春秋在烛光下写了一封封密信,那笔触沉重而坚定,拜托可靠的人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