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人干笑到:“咳,这不是家里有客人嘛,你看你这丫头,我前几天就想给钱的,你爷爷又不收。”
她第一次来确实掏出两块钱要给,爷爷看也没几棵菜就不好意思收,结果这女人就天天来,还一天比一天拔得多,这两天都是满满一大篮子,至少得有十斤。
温月道:“爷爷那是觉得乡里乡亲的客气,却不知道乡亲们也是要脸的,怎么好意思老是白拿别人家菜呢。我家做这棚子还欠了一大笔款呢,婶子要是愿意给,这一篮子就算您10元吧。”
现在还是正月,最便宜的青菜都要一元多一斤,蒜薹韭黄什么的都卖到了七八元,10元也算是很便宜了,温月就是不想让她养成习惯。
村里有好几家做大棚蔬菜的,早就开始卖菜了,直接在门口挂出了价格牌。
那女人感觉好像被骂了,但又找不到证据。
她愣了一下,很快又笑着说:“行,婶子今天没带钱出来,明天过来一起补上。”说完就要提着篮子出去。
温月却伸手再次拦住,看向她脖子上挂的手机,似笑非笑的道:“手机转账也行。”
那女人有些脸红,可能觉得拉不下脸,居然把菜往地上一倒:“像谁稀罕似的,我去张麻子家随便买。”
张麻子就是做大棚蔬菜的人家之一,也是少有的几个外姓人家。
温月也不介意,把菜都捡起来拿回家去。
转头她就进了杂物间,翻了半天旧东西,找出一个原主小时候教楚一山认字的小黑板。
这黑板还是爷爷用一块木板刷了黑漆做的,勉强也能用。
温月拿着黑板,拉了楚一山去了张麻子的棚子外面,让楚一山照着对方的牌子把菜的价格抄下来。
楚一山有6岁的智商,爷爷就坚持认为他也可以学一些简单的字,一二年级的那种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