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起床,温月熬了一锅粥,用一滴麻油拌了一碟咸菜,又蒸了几个炊饼待会带着中午吃。炊饼其实就是馒头,因为没有铁锅,只有陶锅可以蒸煮。
一家人吃完早食,温月就带着婆婆这半月绣的帕子和香囊,背了个背篓进城了。
地里干巴巴没什么好忙的,婆婆就带着两个孩子去打理菜园,晚点再去山里捡柴火顺便找野菜。
走了大半个时辰到县城,交了一文钱进城。这个县叫平县,街上的人不少,走路都有些匆忙,看得人也忍不住跟他们一样加快脚步。
温月先去绣铺交了婆婆的绣品,得了五十文,她又领了一些料子,一边琢磨着等以后有空也要跟学学做衣服刺绣,一边在街上逛起来。
边逛打听了一下物价,本着囤货的目的,先在杂货铺买了平时三倍的酱醋盐,这就花了三百文,估计够吃大半年,就又去了粮铺。
粮铺里很多人围着,有人买也有人纯打听。
温月在旁边听了一会,听到都在说米价这个月又涨了,去年还是五百文一石,上个月是五百五十文,现在竟要六百文了,麦子便宜点是五百文,但麦子还要磨粉,所以有点钱的还是愿意吃大米。
又有人说再不下雨可能还得涨,就是等到下个月农收以后也不一定降,劝大家有余钱的就多买点。
农收是不可能收的了,温月心里默默地想,下个月蝗灾之后,一千文都不一定能买到。
打定主意,温月挤进人群买了大米和麦子各两斗,一石为十斗,一斗12斤,粮铺的粮用麻袋装着,有两斗和五斗两种规格,方便人搬运。
粮袋放进背篓盖上盖子,温月再次挤出人群,走了半条街见没什么人,装作歇气卸下背篓靠在路边,手却伸进背篓,把刚刚买的粮食都收进空间,然后再轻轻松松的背上,继续向下一个粮铺走去。
看看,1立方这不就用上了,至少不用负重了。
温月这个人最怕的事之一就是负重,她一直记得现世时刚毕业那会,还没有外卖送货上门,每次去超市买东西回家,爬到6楼都能要她半条命。采购时还要注意配比,这回买了米就不敢买油,否则袋子都能压破。
后来有了点钱,就专门买了个代步车,不是上班用,而是周末采购用。所以这1个立方的空间她嘴上嫌弃,其实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