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夫人除了交稿,另一件事便是她想要提前回漠城。
宋夫人笑说,“来这一趟,好似也没帮上你什么忙,就不多吃你两餐米了。”
苏文真睨了她一眼,给她茶盏里添茶,“说的这是什么话,你如何没帮忙了,你家老太太和你婆母难道还能平白去我家当说客?”
宋夫人叹息,“可最后还不是闹得你爹娘恨上你……”
苏文真微微摇头,不再提这话,“打算何时启程?”
宋夫人道明日就要走,“我自生下阿清,还从未与她分开这么多日,真有些想她了。”
盛临乐稍留了一会,陪着说了几句话,便拿着脚本回房去了。
一下子三个月的稿量都摆在了桌面上,盛临乐也不知是哭还是笑。
前三话讲的还是少年尉迟明的故事,从第四话起,时间线已经来到尉迟明入军营的第三年,尉迟明十九岁,已升为昭武校尉,几次率军伏击敌寇大获全胜,少年意气酝酿成一壶更浓郁致烈的酒。
盛临乐画到尉迟明站在敌寇尸山上插旗的一幕,停下笔思索。
盛临乐一直没定下这一话的封面,是因第四话的基调过于悲壮,若是依旧画尉迟明耍帅的图就感觉有些割裂。
第四话讲的是尉迟明所带领的小队被敌寇引入峡谷陷阱,大将军不肯为那几十人派兵,尉迟明只好孤身前往救人,在峡谷摸爬滚打地与敌寇周旋,最终却也只救回来了十三位昔日战友,其余二十八人皆死在峡谷。
带着活下来的人返回军营,大将军决口不提死去的那些人,反而大肆赞赏他勇毅,为他连升两级军衔。
这插旗一幕改成尉迟明跪在尸山上,下面的尸体也把敌寇改成那二十八个小兵的脸。
也算是点了此话的主旨了:一将功成万骨枯。
尉迟明成为威震天下的将军身后,注定是敌人和战友的累累白骨。
想到读者还没看到第四话的内容,就得被封面刀哭,盛临乐在心里为自己默默点了根蜡烛,这可不是我想发刀,都是秋声写的,跟摸鱼居士可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