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我可不想当背锅侠!

现在看来还是高明最靠谱一点,以后还是重点看管吧,可不能让他养歪了,想到这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投去一个自认为很慈爱的眼神。

朝堂的人精们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明白太子的地位是前所未有的稳固,这也说明可以押宝投资了。

大宋时期。

宋太祖跟一班子曾经陪他打天下的武将们一起观看天幕,对于颜真卿他们是真的挺钦佩的,原以为只是一个书法出众的文人,没想到确实个有勇有谋的硬骨头!

突然间对颜真卿升起一股武将间惺惺相惜之意:大家都是保家卫国的热血你男儿!

宋太祖实在是想不明白,他们大宋到了后面怎么就拉胯成那样子呢?

照天幕之前的直播来看,他们大宋也不缺能征善战的武将啊,怎么就养成了割地赔款成瘾的德行?

到现在他都有心理应激反应了,天幕一播放到大宋,就会想到后世人是怎么痛斥、批判咱们的,这心里是怎么也不得劲!

大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也是行伍出身,对于叛军那是一个相当的痛恨,颜真卿的表现他是很满意的,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如此,可不能学那弱宋!

想想他为了推翻暴元的统治花费了多大的功夫,咱们大中华就是应该大一统,所有企图分裂割据的都是历史的罪人!

【混乱的朝堂,只有他仍然坚守纲纪,瘦骨嶙峋的老年文官,执拗对抗着命运的风雨。

年近花甲的老人又几经奸臣元载的构陷,一路贬至抚州刺史。

元载被杀后,颜真卿回到了京师,但此时的朝堂奸宦频出,刚正的颜真卿先后得罪了杨炎、卢杞两位权相。

公元783年,叛将李希烈攻陷汝州,在卢杞的构陷下,75岁的颜真卿接下王命出使敌营。

他在叛军中受尽了李希烈的折辱,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经历了兵士的恐吓活埋,几度濒临气绝苏醒。

开元盛世的辉煌是大唐的绝唱,已经成为大唐难以重现的过去,万邦来朝的时代,就此风吹云散一去不复返。

这个古稀之年的老弱文臣,几乎用他个人的力量为煌煌帝国保留了最后的一丝尊严。

公元784年,在对着长安的方向叩拜后 ,坚贞不屈的颜真卿,就义于蔡州的龙兴寺内,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