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没一个争气的!

不行,咱是蒙古人怎么能抛弃自己的文化呢,不然让汉人都改学蒙古语,学蒙古文化?

刚刚想了个开头,自己就摇头断绝了这个念想。

忽必烈猜想一旦自己发布这个命令,不用等到第二天,天底下的汉人就会起来反元,咱们蒙古人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架不住天下汉人多啊!

还有,一旦这样做,他们蒙古人不知道会被汉人编排成什么样,自己的形象也好不到哪去?

再说了让那些精明的汉人来学咱们的蒙古文化,我都怕到时候蒙古文字给汉人改造了去那更是得不偿失!

大明时期洪武时期。

朱元璋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朝上的臣子们,一脸失望:怎么就没一个争气点的?

人家大唐的读书人、文臣就能写的一手好书法,还能流传千古,怎么咱大明的就不行了?

不都是一样的吃饭,一样的读书吗,难道你们都集体偷懒了不成!

朱标看到气呼呼的老父亲,生怕他的身体气出个好歹,赶紧上前

“父皇,您没听之前天幕说的嘛,唐宋是华夏文化最繁荣的高峰期!

他们珠玉在前,咱们真没必要跟他们硬拼啊。

咱们大明重建汉人江山就这一功绩无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很亮眼的存在!”

朱元璋让好大儿安慰了一番总算没那么憋屈了,但是他还是很想拥有一位属于大明的大书法家啊。

连始皇帝那个暴秦的李斯都上榜了,咱的大明怎么可以输给那个短命王朝?

左思右想,朱元璋还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以后选拔官员一定要书法过关才行,这样慢慢下来就不信大明出不了一位书法大家!

永乐大帝也在琢磨着,原来后世人这么推崇笔墨丹青这些啊。

要不也像永乐大典一样把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书法画作系统地都整理成册,好好收藏起来等以后留给后世子孙?

这样一来,俺朱棣是不是又可以再添一功绩,世人应该不会再说朕得位不当的屁话了吧?

说到《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就是一阵痛惜,俺花费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编制的《永乐大典》怎么就遗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