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魏使说吴,吴国中立

蜀国攻占凉州,陇西归降的消息传回魏都,整个朝廷上下一片震惊。魏帝和太尉司马懿等重臣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他们难以相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蜀国竟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战果。

皇帝龙颜大怒,拍案而起,怒斥众臣道:“凉州、陇西乃我大魏重镇,如今竟然失陷,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

群臣低头不语,面露愧色。太尉司马懿见状,拱手说道:“陛下息怒,此次蜀军进攻确实出人意料。但我大魏实力犹在,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击退敌军。”

皇帝稍稍平息了怒火,问道:“司马爱卿,依你之见,当下应当如何应对?”

司马懿沉思片刻,答道:“当务之急,应派使者前往吴国,联合抗蜀。同时,调集兵马,固守关中,以防蜀军进一步东进。”

皇帝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吩咐下去,按照司马懿的计策行事。

与此同时,蜀国军营中,诸葛亮正在谋划下一步的战略。他深知魏国在接连丢失凉州、陇西,绝不会善罢甘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公元240年,春日的阳光温和地洒在大地上,万物复苏。然而,中原大地的政治格局却因一系列重大事件而风起云涌。

魏都城外,一队装饰华丽的使臣队伍缓缓启程,他们肩负着沉重的使命,携带着满载诚意与重礼的车马,踏上了前往吴都的漫长旅途。

这支使臣队伍,由魏国朝廷精心挑选的能言善辩之士组成,他们身着锦绣华服,头戴峨冠博带,显得格外庄重而威严。队伍中央,几辆装饰繁复的马车缓缓行进,车上装载的是魏国为表诚意而精心准备的珍贵礼物:有来自北方的珍稀皮毛,闪烁着柔和光泽的宝玉,以及代表着魏国工匠精湛技艺的金银器皿和丝绸锦缎,每一件都彰显着魏国的富足与对联盟的重视。

使臣队伍穿越了广袤的平原,越过了蜿蜒的河流,历经数月,终于抵达了江南水乡——吴都。此时的吴都,正值春暖花开,碧波荡漾的江河与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

吴国朝廷对魏国的到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吴皇亲自下令,在城中最为繁华的地段设宴款待魏国使臣。宴会上,丝竹之声悠扬,佳肴美酒琳琅满目,两国使者举杯共饮,气氛既庄重又热烈。

吴国宫殿之内,吴皇凝视着阶下恭恭敬敬呈上国书的魏国使臣。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坚毅的脸庞上,映照出几分不易察觉的忧虑与深思。

使臣言辞恳切,详尽阐述了魏国愿意与吴国联手,共同抵御蜀国侵略的意愿,并承诺将提供丰厚的物资援助与战略支持。

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吴皇并未立即给出正面的回应。他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摩挲着龙椅扶手,仿佛在衡量着每一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吴国与蜀国之间,虽有数次交恶,但亦不乏联盟共御外敌的佳话;而魏国,虽为盟友之选,但其野心勃勃,亦非易与之辈。

孙权心中思忖,联合抗蜀,固然可解眼前之急,但长远来看,如何保持三国之间的微妙平衡,避免自己成为他人刀俎上的鱼肉,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他深知,任何决策都需慎之又慎,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国家的兴亡。

他缓缓开口,言辞间既不失礼貌,又透露出几分谨慎与保留:“贵使远道而来,朕心甚慰。魏国之意,朕已明了。然国家大事,非同儿戏,需从长计议。朕当与群臣共商对策,再行定夺。请贵使稍安勿躁,静待佳音。”

言罢,孙权挥手示意侍从引领使臣退下,自己则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这一日,吴国的宫廷之内,因这突如其来的联合提议而波澜四起,而吴皇的心中,也悄然种下了一颗关乎国家命运的种子。

魏国使臣的退下,吴国宫殿内的气氛并未因此而轻松。魏国使臣的这一提议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合作,更是关乎吴国未来走向的重大决策。吴皇随即召集了朝中重臣,包括老练的谋士、勇猛的将领以及深谙外交之道的使节,共同商讨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局势。

谋士们纷纷发表见解,有的主张应趁机与魏国结盟,借其力量共同对抗日益强盛的蜀国;有的则担忧魏国别有用心,恐其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过河拆桥,使吴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将领们则更多地从军事角度出发,分析联合抗蜀的利弊,以及可能面临的战场形势和战略部署。

吴皇静静地聆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时而点头表示赞同,时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他深知,每一个决策都需经过深思熟虑,不能草率行事。吴国虽地处江南,水网密布,易守难攻,但亦需警惕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239年,与魏国结盟攻打蜀国,结果损兵折将,无功而返,犹在眼前。与魏国结盟,固然可解燃眉之急,但如何确保自身在结盟中的利益最大化,如何避免被卷入更大的战争漩涡,是他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权衡利弊,吴皇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宣布,吴国将暂时保持中立立场,既不立即与魏国结盟,也不主动挑衅蜀国。同时,他将派遣使者前往蜀国和魏国,分别探明两国的真实意图和底线,以便为吴国争取最大的利益空间。

这一决定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赞成吴皇的谨慎和睿智,认为他能够审时度势,为吴国的未来做出最明智的选择;也有人对此表示不满和担忧,认为这可能会错失与魏国结盟的良机,使吴国在未来的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然而,吴皇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乱世之中,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引领吴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