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汉语拼音

反切法也是古代最重要的注音方法之一,它通过两个字的组合来标记一个字的读音。

第一个字取其声母(反),第二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切),合起来指示被注音字的发音。

比如“苦,康杜切”,即取“康”的声母“k”,“杜”的韵母及声调“u”,组合成“ku”。

这种方法也影响了后世的拼音结构。

第三是读若法。

也就是直音法。

就是用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的方法。

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采用这种注音方法的,如“珣,读若宣”、“堾,读若准、“芨,读若急””。

在古代的时候,先生为了让孩子认字,通常会先教一些容易记住的简单字,然后用这些简单字为一批较为复杂的字注音,最后再用这批字为另一批字注音以此类推。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毕竟不是每个字都有好认的同音字用来注音。

...........................

【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

【譬如:『中华』一词的注音符号拼作『ㄓㄨㄥ ㄏㄨㄚˊ』】

与此同时,光幕中出现早些时候的学习认字的注音符号。

............................

大秦。

看着光幕中的符号,嬴政傻眼了。

“这.....这.....这..........”

“这还是我华夏的文字吗?”

“不方不正的像什么样子!”

“而且,这些字符又该怎么读啊!?”

.....................

【而我们现在用的拼音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很多西方的从传教士出于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的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

【之后随着东西方国家交往的深入,很多西方的外交人员也加入到了对汉字的注音上来。】

【比如韦氏拼音,它的创立者是1869年至1882年,时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的汤玛斯·法兰西斯·韦德。】

【韦氏拼音在20世纪的中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它残留的影子。】

【比如说,功夫:kung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