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放下了穷究法理的想法,程振心中其实还生出其他明悟。

他知道,若是能够将自己下意识的感觉剖析明白,能够让自己在法道之上更进一步。说不定能够再度领悟一门甚至几门真法,或许也能将已掌握的真法更进一步也说不定。

这其中诱惑不可谓不大,因为在程振心中法道之路重要性甚至还在气道之上。按道理,若是能够在法道上更进一步,因此放缓气道化丹的进度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最后,程振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这次并不是冥冥之中的那种指引在起作用了,而是程振理性做出的决定。

程振踏足法道多年,虽说法道无有定法,他没有总结出法道修行的具体方法,但是也明白哪些不是正确的法道修行之法。

数十年法道修行,让程振明白了一件事,法道即法理,其无处不在,藏于万事万物之中。然而,当你真的想要专程去找寻法道之时,却几乎不可能找到,因为法道根本不在任何一处。正因法道无处不在,它便不可能真的驻留某处等着人找到。

程振生出探寻自己下意识中隐藏的法道这个念头的下一瞬间,便立即意识到这样不妥。他觉得,以他如今的道行,想要去探寻纯粹法道几乎是不可能的。便如他入恍惚之境中多次,却每每竹篮打水一般。

程振此前领悟真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在追寻法道,但是毕竟隔着一层。比如他借水波、沙浪体悟涟漪真法,便是借水沙之有形来推测法理之无形,所得皮毛便是涟漪真法。

此乃是借有形之假形体悟无形之真形,也就是修士常说的“借假修真”。

不是修士不想直接体悟法理,感悟大道。实在是,若直接去体悟其中法理,那便成了瞎子聋子,根本见不到其中真形。或许如太冥祖师这样的大德,可以直接体悟大道,但那是大德的境界,不是寻常修士的境界。

不到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修士想要体悟大道,只能“借假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