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进口机器,谢辉明的情绪也不高,点点头说:“是啊,那几台进口机器修不好,我和老杜两个总感觉愧对厂里的信任。”
赵家平好奇的问了一句:“那修不好的根源在什么地方?”
一听这个,杜福友就冷哼一声,说:“其实说起来,真正的原因还是外国人有问题,进口他们的机器,随机资料根本就没有,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准确的把握设备控制原理。”
“还有,损坏的部件根本买不到,自己加工出来的,总是差强人意。”
“最重要的是,备件精度达不到要求。”
谢辉明也说:“是啊,我们现有的备件,是跟着设备一起采购的,数量品种有限,在这几年维修里,已经差不多用光了。”
“但是部分备件因为其特殊性,专用性,根本就没处去买。自己好不容易加工出来,精度也达不到要求,所以整台机器想要修好,只能找外国人。”
赵家平懂了,这就是外国人的算盘。
机器买回来,却没有详细资料,这样操作上面难免失误。
再加上国内的技术,修这些进口机器,确实是有些吃力。自己生产的配件精度又不够,这就导致,整台机器出现了问题。
外国人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高昂价格的设备之外,再赚维修方面的钱。
而且看准国内修不了,所以狮子大开口。
想到这里,问了一句:“那原配件呢?就是之前维修换下来的那些,没有当废品卖掉吧?”
没等谢辉明和杜福友说话,杨兆波就笑着说:“那怎么舍得?都留着呢,就是也放在废品仓库里了。”
他是废品保管员,废品仓库的东西,都归他管,里面有什么,能卖什么和不能卖什么,都门儿清。
赵家平点点头,只要有原配件那就好说了。
看赵家平对进口机器这么感兴趣,杜福友就问了一句:“怎么?小赵你不会想维修那几台进口机器吧?”
才学了一上午,赵家平当然不会现在就说大话,于是笑着说:“现在不行,等跟两个哥哥多学习维修,到时候跟着试试。”
三个人对视一眼,都没想到赵家平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只是想法挺好,却不太容易实现。
首先,谢辉明和杜福友这两个当师傅的都修不好的机器,一个学几天的不专业徒弟,怎么能修的好?
其次,因为是进口机器,所以厂里比较重视。想要维修,都是需要打报告批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