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县令大人设宴的那天,沈青和穿着一身新衣裳,虽说算不上华贵,却处处透着雅致。
宴席上,汪衔坐在主位,目光时不时落在沈青和身上,沈青和考试的那几张答卷,汪衔瞧了许多遍,全篇行云流水,句句言之有物,必然是经过多年苦读和沉淀才能写出来的。
后来汪衔一时兴起,便提议考校在座的学子,沈青和坐在席间,神色从容,对每一个问题都应对自如。既不刻意卖弄,也不过分谦卑,语气平和,却总能切中要害。
汪衔听着,眼中渐渐露出赞许之色,心中却也不免为他感到惋惜。
若是三年前他能参加县试,以他的才学,十三岁便能中秀才,甚至有可能一举拿下举人的头衔,那该是何等的耀眼。
可如今,十六岁的县案首虽也算得上璀璨,但终究是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可惜,真是可惜。
不过转念一想,要是沈青和三年前参加县试,估计自己也遇不见他,这般人才没能从自己手里出去,岂不更可惜!
宴席接近尾声时,汪衔走到沈青和面前,语气郑重地说道:“沈青和,当初允你进县学,实在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你心思敏捷,学识渊博,必不会止步于此,八月的春闱,本官信你,定会取得佳绩。”
沈青和连忙起身,恭敬地回道:“多谢大人栽培,学生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大人期望。”
为了庆祝他考上秀才,顾氏说要在沈家村摆几桌酒席,从县令大人的宴席出来,沈青和就赶回了沈家村,刚进村子,就听见有人大声喊道:“秀才相公回村了。”
不出片刻,呼啦啦地围过来一群人,
“青和,咱们沈家村真是有福气啊!竟然出了你这么号人物,考上秀才不算,还拿了个头名回来!”
“可不是嘛!青和这孩子,随了他爹。当年我跟他爹一起出去做工的时候,他爹就脑子活泛,比我们会说话多了。”
“青和,你这考上秀才了,平日里可得多回村子里瞧瞧,叫村子里的娃娃也沾沾你的光,到时候也考个功名回来。”
沈青和被众人簇拥着,一路走到了他们家的老院,此时,院里院外摆满了桌子,哪是就摆几桌酒席,怕不是办了场流水席,把全村的人都请来了。
从前,里正作为童生,是村子里学历最高的人,如今,村子里出了个秀才,里正高兴得合不拢嘴,见他过来,赶忙拉住了他,在众人面前好一顿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