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个费钱的事,不说束修了,就连基础的笔墨价格都不便宜。能送孩子读书的,基本都算是有些家底,就算家境贫寒的,旁的花销能省,吃饭这事总没法省。
跟孟昭抱有一样想法的,不在少数,幸亏她们来的早,还能占着个位置,要是去晚了,摊子就要摆到隔壁街了。
“卖枣粽了,又软又糯的枣粽出锅了。”孟昭她们的摊子刚支起来,旁边卖枣粽的那家就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了。
顾氏好奇问道:“这枣粽平日里也没见有多少人爱吃,今个咋卖的这么好。”
孟昭闻言,抿嘴一笑,“估计是这枣粽,谐音‘早中’,那些来接送学子的爹娘,吃什么不是吃,买个枣粽,图个好意头罢了。”
顾氏恍然大悟,“哦~原来还有这个说法!难怪这么多人抢着买,不行!我也得去买份,让咱们家青和能早日中榜。”
孟昭笑着把她拦住,“停停停,娘,您别着急,瞧瞧这是什么?”孟昭从摊子底下端出一盘精致的糕点,摆了出来。
顾氏低头一看,答道:“这不是米糕嘛,唉?不对!这上面怎么还有字?”
说罢绕到摊子前头瞧了瞧,平常圆润的米糕上竟然印着“定胜”两个字,这些糕点是昨晚茶楼的工人做好送过来的,因为做的晚,送过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顾氏就没瞧见。
孟昭脸上闪过一丝狡黠,笑着说道:“这个叫‘定胜糕’,娘等下可别叫错了。”
顾氏这才明白过来,仔细端详着盘中的糕点,发现原本普通的糕点上都印着“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字样。
二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的开始叫卖,“卖定胜糕咯!吃了定胜糕,考试定能胜!”
果然,没过多久,她们的摊子前也围满了人,那些送学子的爹娘们一听这糕点的名字,个个眉开眼笑,纷纷掏钱买上几块,图个好意头。
这倒给旁边的摊贩提了醒,管它能不能挨得上,只要喊出来,就是好意头,于是纷纷效仿,不一会儿,什么“及第粥”“状元酒”“进士团子”之类的名堂全都冒了出来。
那些原本没准备花钱的,听见这一声声叫卖,都忍不住去买上一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