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瑶和裴逸尘大概忙了快两个时辰才把那个背篓装满粗盐,忙完到申时初(下午三点)了。
他俩把芭蕉叶盖在背篓上面,就回家了。
一回来就看到芸娘和陈芳在院子里晒海蛎子和番辣子。
这两人把北面坡上所有红了的番辣子全部摘了回来,现在晒得满院子都是,红彤彤的一院子。
不久前村子里原来的村民李婶和她女儿李菊花路过的时候,还很稀奇的朝院子里面看了几眼。
实在是不明白,山上那么多野菜,这家人为什么要晒番辣子这个东西。
那东西吃了热气的很,之前她们家吃过一次,火辣辣的烧心,难吃得很。
两母女直到走到家门口都还在说这个事。
“瑶儿,尘儿回来了,怎么背了这么多东西。”芸娘赶紧上前帮忙,帮裴逸尘把背上的东西卸下来。
裴逸尘:“二婶,我要直接背到厨房去。”
除了去刘家玩的小萱儿不在家,一大家子都跟着去了厨房。
这两姐弟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背篓上还搞个芭蕉叶盖着。
裴瑶进厨房后笑了笑,然后就拿着刚刚用贝壳做的生石灰加水。
加热后就可以把它变成熟石灰,等会制细盐要用。
芸娘和陈芳围着裴逸尘的背篓。
直到他掀开背篓上面的芭蕉叶,众人一眼就看到背篓里面的东西。
芸娘和陈芳两个人都愣住了。
“粗盐...”
陈芳最先反应过来,刚准备跑出去关院门:“我去关院门。”。
裴瑶就端着石灰水过来了,有点哭笑不得:“伯母,不用去了,我关好了。”
陈芳皱起了眉头,回头一掌拍在裴逸尘头上:“臭小子,你上哪整来这么多粗盐,不会是去了人家盐场偷的吧...”
毕竟寻常人家也没有这么多盐,这一背篓看着少说也有大几十斤了。
这个朝代对盐的管控很严格,百姓日常买盐都是有管制的,一人一月不限次数,一月不能超过多少十斤。
而且盐的价格还很贵,粗盐一斤一百文,精盐五百文一斤,一般人家几乎吃不起。
很多人吃不起盐,只能买一种叫盐砖的东西,说是叫盐砖,其实就是熬盐时沉淀下来的矿物凝结成的东西,吃起来对人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