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圆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一直在盘算着。如今这家里就靠着那点微薄的家底过活,虽然暂时保住了那袋面粉,可也经不住坐吃山空啊。得想个长久的法子挣钱才行,而且弟弟还在读书,往后处处都需要银子。

想着想着,李圆圆突然记起原主小时候曾跟着村里的一位阿婆学过一些简单的刺绣手艺,虽说算不上精湛,但在这乡下地方,要是能绣出些花样别致的帕子、香囊之类的物件拿去镇上卖,说不定能换些银钱回来。

天一亮,李圆圆就起身翻箱倒柜,找出了原主之前刺绣用的针线和几块旧布,开始试着绣起来。她凭借着自己在现代时对刺绣工艺的一些了解,再结合原主记忆里的针法,绣出的花样竟比以往的都要好看许多。梁小花和梁小田醒来看到娘亲在刺绣,好奇地凑了过来,梁小花眼睛亮晶晶地说:“娘,你绣的真好看呀,这花儿跟真的似的。”

李圆圆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道:“小花,娘打算多绣些这样的帕子,然后拿到镇上去卖,要是能卖出去,咱们往后就有银子买好吃的了。”姐弟俩一听,都兴奋起来,纷纷表示要帮娘亲的忙。

接下来的几日,李圆圆除了操持家里的日常事务,其余时间都扑在了刺绣上。她还抽空去山上采了些能染布的花草,将那些旧布染出了不同的颜色,这样绣出来的帕子色彩更加丰富绚丽。周氏得知李圆圆要去镇上卖刺绣品,心里有些担忧,怕她一个妇道人家出门会遇到什么麻烦,但又拗不过李圆圆的决心,只好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定要小心。

初到镇上

终于,到了去镇上的日子。李圆圆早早地起了床,把绣好的帕子仔细地整理好,装在一个包袱里,带着梁小花就往镇上赶去。一路上,小花像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问着各种关于镇上的问题,李圆圆耐心地回答着,心里也对这次出行充满了期待。

到了镇上,只见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李圆圆带着小花一家一家地打听,看有没有店家愿意收她的刺绣帕子。可问了好几家,那些掌柜的不是嫌弃她的帕子样式不够新颖,就是觉得她没什么名气,不肯收。李圆圆心里有些失落,但她并没有气馁,想着或许去集市上摆个摊试试,说不定能遇到识货的人呢。

于是,她找了个还算热闹的角落,把包袱里的帕子一一摆出来,开始吆喝起来:“瞧一瞧看一看呀,精美的刺绣帕子嘞,样式新颖,价格实惠呀。”刚开始,并没有多少人驻足,李圆圆心里着急,却也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叫卖。

过了一会儿,一位穿着讲究的年轻女子路过,被那些色彩斑斓、绣工精巧的帕子吸引住了,停下脚步拿起一块细细端详起来。李圆圆赶忙说道:“姑娘,这帕子都是我亲手绣的,用的都是好布料,您看这花样,多别致呀,买回去自用或者送人都很不错呢。”那女子听了,微微点头,觉得确实不错,便问了价格。李圆圆报了个相对公道的价格,女子也没怎么还价,爽快地买了两块帕子,还说要是往后还有这样好的刺绣品,可以送到镇上的锦绣坊去,说不定掌柜的会收。

李圆圆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连连感谢那女子。有了这第一笔生意,后面陆续又有几个人过来买了帕子,这一趟下来,竟也挣了几十文钱,虽然不多,但也让李圆圆看到了希望。

结识贵人

回到家后,李圆圆把在镇上的经历跟周氏和梁小田说了一遍,一家人都很高兴。第二天,李圆圆按照那女子说的,带着剩下的帕子来到了锦绣坊。刚走进店里,就看到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绣品,她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帕子能不能入得了掌柜的眼。

掌柜的是个精明能干的中年妇人,见李圆圆进来,上下打量了一番,便问她有何事。李圆圆鼓起勇气,拿出帕子说道:“掌柜的,我自己绣了些帕子,想问问您这儿收不收呀。”掌柜的接过帕子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没想到这乡下妇人竟能绣出这般水平的帕子,无论是针法还是花样,都颇有几分独特之处。

掌柜的便和李圆圆聊了起来,询问她刺绣的手艺是跟谁学的,李圆圆如实回答了。两人越聊越投机,掌柜的觉得李圆圆是个实诚又有手艺的人,便决定收下她的帕子,还说以后可以定期给她提供一些布料,让她按照要求绣些绣品,绣好了再送过来,会按照成品的质量和数量给她结算工钱。

李圆圆喜出望外,连忙感谢掌柜的。从那以后,她每天除了照顾家里,就是忙着刺绣,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靠着刺绣挣的钱,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不仅能给弟弟买些笔墨纸砚,还能偶尔改善一下伙食。

李家再找麻烦

可这日子刚安稳了没几天,李家那边又听说了李圆圆在镇上靠刺绣挣钱的事,李老太心里那叫一个嫉妒啊,想着这丫头片子居然能有这挣钱的本事,当初就不该那么轻易放过她那袋面粉。于是,又带着陈氏和刘氏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