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刺绣生意越做越大的同时,李圆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刺绣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她觉得刺绣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于是,她主动联系当地的学校,开展刺绣文化进校园活动。她带着绣品走进课堂,给孩子们讲述刺绣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种针法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刺绣的乐趣,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此外,李圆圆还积极参与各类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将自己的刺绣作品展示在更大的舞台上。在一次国际文化交流展上,她的刺绣作品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目光,大家对这精美的中国传统技艺赞不绝口,纷纷围过来询问了解。李圆圆用流利的外语向他们介绍刺绣文化,还现场演示刺绣过程,引得不少外国友人跃跃欲试。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刺绣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让李圆圆的刺绣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吸引了更多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为刺绣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技术创新探索

看着日益红火的生意,李圆圆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她开始思考如何借助现代技术让刺绣这一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她听闻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将刺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比如利用电脑绣花机来辅助完成一些较为简单、重复的刺绣图案,提高生产效率。

李圆圆决定去考察一番,她走访了多家使用电脑绣花机的厂家,仔细研究这种新技术的优缺点。她发现虽然电脑绣花机能够快速地绣出一些常规图案,但在表现那些细腻、富有层次感和艺术感的复杂图案时,还是远远比不上手工刺绣的韵味和质感。

不过,她也从中得到了启发,想到可以将电脑绣花机运用在绣品的一些打底、填充等基础部分,然后再由绣娘用手工刺绣进行最后的修饰和点睛之笔,这样既能提高整体的生产速度,又能保证绣品的高品质和独特艺术价值。

经过反复试验和调整,李圆圆成功地将这一创新生产方式应用到了部分绣品的制作中,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上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同时也让绣娘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展现刺绣艺术精髓的关键环节上,进一步提升了绣品的质量。

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在忙于刺绣事业的同时,李圆圆始终没有忘记家庭的重要性。梁小田经过那次生病后,身体虽然逐渐康复了,但李圆圆还是格外关注他的成长和健康。

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梁小田一起读书写字,听他分享学堂里的趣事,关心他的学业进展。梁小田也很懂事,看到母亲为了刺绣生意如此操劳,他学习更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经常帮着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母亲的负担。

随着分店越开越多,李圆圆需要经常外出考察市场、处理各种业务事宜,但她总会提前安排好家里的一切,确保梁小田的生活和学习不受影响。有时候实在走不开,她也会通过书信的方式和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家里的情况。

而丈夫也十分支持李圆圆的事业,在她忙碌的时候,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照顾家庭的责任,夫妻二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让李圆圆的事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