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玉回到城里后,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五百两银子的事儿。她深知温牧对自己不错,但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多钱,也怕温牧会不高兴。可话都已经说出去了,她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

这日,温牧从外面回来,见李玉玉愁眉不展的样子,便关切地问道:“玉玉,你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什么烦心事?”李玉玉咬了咬嘴唇,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建山庄需要五百两银子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温牧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倒不是舍不得这银子,只是觉得这事儿有些仓促,也没个详细的规划。但看着李玉玉那期盼的眼神,他终究还是叹了口气道:“罢了,既然你都已经应下了,这银子我出便是。只是日后做事可得多思量思量,莫要再这般冲动了。”李玉玉一听,顿时喜出望外,扑到温牧怀里连声道谢。

有了银子,李玉玉赶忙差人给李老太送去,还附了一封信,告知银子已备好,让祖母尽快着手建山庄的事儿。李老太收到银子和信后,笑得合不拢嘴,立刻叫上陈氏,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建庄之地。

她们看了好几处地方,不是地势不好,就是价钱不合适。终于,在城郊寻得一处依山傍水的好地方,虽说价钱比预期的要高一些,但李老太想着日后这山庄若是建得好,必定能赚得盆满钵满,便咬咬牙定下了。接着,又忙着找工匠、买材料,山庄的建设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而李圆圆那边,避暑山庄的生意依旧红火得很。她看着日益增多的收入,心里琢磨着得把山庄再好好扩建一番,增添更多的设施和服务项目。于是,她又请了几位能工巧匠,在山庄里打造了一个小型的花园,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供夫人们散步赏花之用。还在花园里修建了一座精致的亭子,供大家休憩乘凉。

同时,为了满足夫人们的文化需求,她又购置了不少书籍,在山庄里开设了一个小小的书房,里面摆放着桌椅,供夫人们读书写字。并且邀请了一些文人墨客来山庄讲学,举办诗词会等活动,这使得山庄更具文化氛围,吸引了更多的夫人携家眷前来。

随着山庄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外地的夫人也听闻了这里的好,纷纷慕名而来。李圆圆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但她也深知不能就此满足,还得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让山庄的生意一直长盛不衰。

李玉玉这边,自从出了银子建山庄后,心里也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她时不时地就会回乡下看看山庄的建设进度。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山庄有了新的变化,从最初的一片空地,到渐渐有了房屋的雏形,再到后来的庭院、回廊逐渐成形,她心里也满是期待。

而陈秀才呢,自从上次在学堂边洗衣服听到李玉玉和李老太的对话后,对李玉玉的印象就更深了。他觉得李玉玉虽然有时候说话做事有些咋咋呼呼的,但心地倒也善良,而且那股子直爽劲儿也挺有意思的。偶尔在村子里碰到李玉玉回来查看山庄建设,他也会忍不住偷偷看上几眼。

这日,李玉玉又回乡下了,正巧在村口碰到了陈秀才。陈秀才本想装作没看见,低着头就想走过去,可李玉玉却眼尖地瞧见了他,大声喊道:“陈秀才,好久不见呀!”陈秀才无奈,只得抬起头来,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李姑娘,许久未见。”李玉玉笑着走上前,问道:“陈秀才,你这是要去哪儿呀?”陈秀才挠了挠头道:“哦,我正要去学堂给孩子们授课呢。”李玉玉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说道:“哎呀,陈秀才,你可真是有学问的人呀,我小时候就可羡慕那些能读书识字的人了。对了,你画的那些幼儿绘本可真好,我听说在李圆圆那避暑山庄里可受欢迎了呢。”陈秀才被她这么一夸,脸微微一红,说道:“李姑娘过奖了,不过是些随手涂鸦之作罢了。”两人又聊了几句,便各自分开了。

可这一番交谈后,李玉玉的心里却像是泛起了涟漪。她回到家后,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陈秀才那腼腆的笑容和温文尔雅的样子。她不禁暗暗责备自己,自己都是有夫之妇了,怎么能对别的男人有这样的想法呢?可越是这样想,那念头却越是挥之不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老太和陈氏精心打造的山庄终于建成了。她们给山庄取名为“悦来山庄”,寓意着能让每一位来此的客人都能心情愉悦。山庄开业那天,村里村外的人都来了不少,大家都想看看这新建的山庄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李玉玉和温牧也特意从城里赶了回来,参加开业庆典。

庆典上,李老太和陈氏忙得不可开交,又是招呼客人,又是介绍山庄的各种设施。李玉玉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也满是欢喜。她在人群中四处张望,却瞧见了不远处的陈秀才。陈秀才也正看着她,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李玉玉的心猛地一跳,她赶忙低下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可这一切,却都被温牧看在了眼里。温牧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他察觉到了李玉玉的异样,心里不禁泛起了一丝疑虑。但他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不动声色地继续陪着李玉玉参加庆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