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如山罪 一

中元篇章 萍澜 6337 字 12天前

青羽于温柔微笑中摇头。

小姑娘则于疑惑不解中摇头。

见二人皆是摇头,青鸾方知...她们并没有这所谓的渠道,而当下也没有办法创造或找到这所谓的渠道,因此便只能看着一旁的持梦轻声而言:“如此看来,我只能付出这所谓的代价。”

不知青鸾于窗外、身旁看到了什么,但持梦还是苦笑而言:“其实很多时候...纵是付出代价,也未必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持梦年岁尚轻,但站在一旁那些...年长且是高龄之人,却是纷纷抬起了自己的手掌。并未呈于青鸾眼前,仅是呈于自己眼前瞧着、看着。而青鸾则是发现...他们的手掌少有健全,年岁稍轻的少了一两根,年岁稍大的则是仅余一两根。

“人们总是会说...失败会化作通往成功道路的阶梯或桥梁。也许我们不该片面的去断定这句话的对错,但结合实际而言,这句话并不能囊括所有事,或者说这句话的针对性很强,且是充满了狭隘感。”持梦依于砧台前轻声而言,却也不再看向青鸾,而是看着自己那尚余十根手指的双手而言,在这一刻他似是见到了未来,见到了未来中那十指皆无的自己。

青鸾不是很懂持梦在说些什么,仅是垂首看向自己的双手,也是在想...自己会不会也变成作坊中众人那残缺的模样。

“一根付于襁褓。”

“一根付于懵懂。”

“一根付于成长。”

“一根付于爱情。”

“一根付于方向。”

“一根付于拼搏。”

“一根付于子嗣。”

“一根付于操劳。”

“一根付于老去。”

“一根付于安乐。”

持梦站在一旁,对着自己的手指细数着,也是对着自己的手指细说着,且在细数过后再向青鸾开口道:“一共十根,也许我们可以舍弃其中一二,或者狠下心来舍弃十之八九,但很少会有人将其全部舍弃。”言辞至此,持梦更是竖起了那代表“成长”的手指再度说道:“也许人们会舍弃成长、爱情,并为接下来的方向、拼搏作铺垫,但其实...代表方向与拼搏的这两个手指若是成功了,那么也就是成功了。若是失败了,便再也无法继续去体验失败了,因为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子嗣、操劳、老去的问题,以及最后不得不去面对的安乐。”

“难道就没有其它的办法么?”其实青鸾根本就无法理解持梦所说,仅是觉得他说的这些过于繁琐,因此也就没有任何耐心去思考、去理解,她想要的仅仅是...尽快去往更高的天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世间方法不计其数,但能为我等所用的,却是凤毛麟角。而凤毛麟角的另一层含义则是...稀少,自古以来...物以稀为贵。”这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得到这所谓的稀少之物,这也是一个答案,而答案就在这个问题之中。

青鸾完全不知道持梦在说些什么,或者说她清楚的紧、理解的透,只不过是不愿去面对而已。

转过头来,青鸾已是再一次拿起砧上铁锤,本想继续对着自己的手指敲打。但...无论她如何去瞧、如何去看,都是无从知晓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手指打造成钥匙的模样。

当然,也有可能是...她根本就不具备打造钥匙的本领与技巧。

日子过了很久,久到青鸾已是忘记自己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她甚至已经忘记...自己为何会在这小作坊中,也是忘记自己为何整日都坐在作坊中,看着那十二个伙计轮流站在砧台前、火光中,对着自己的手指敲敲打打。

青鸾唯一能够知道的便是...在这段日子中,持梦已是将自己的食指打造的有模有样,与图纸上所绘的那般,如出一辙。

持梦打造出了钥匙,且在打造出钥匙的那一刻便离开了小小的作坊,似是去了远方,似是站在了那明媚且温暖的山坡之上、冰冷的铁门之前,也似是将打造出的钥匙插入了那小小的锁孔之中。

十一位伙计都跟着持梦去了,似乎皆是想要亲眼见证持梦将梦想紧紧持于手中的模样。但青鸾却是未曾跟随,因为她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美好的理想能够似若花朵那般,于残酷的现实中绽放。

作坊中的伙计们都是...信心十足的去了。

作坊中的伙计们都是...失魂落魄的归来了。

十二个小板凳,化作了两排,整整齐齐的放在了作坊之中,亦是放在了火炉之前。

气氛很是肃默,而青鸾也仅是坐在最后瞧着、看着,却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仅是发现最初那手持图纸的老人,已是消失不见。

青鸾坐在最后,看着十位伙计的背影,也是看了看身旁伙计那皱眉不语的模样,似在迟疑着...是否要发声打破这份沉默,也在迟疑着...是否要询问那持图老人,去往了何方。

火炉之中木炭燃烧之声吱嘎作响,持梦仅是坐在最前,虽是沉默无言,但背影之中却也满载着落寞。

青羽、小姑娘依是站在青鸾左右,不曾坐在小板凳上,也从未坐在过小板凳上。而青鸾对此也很是好奇,为何他们从来不坐,也很是好奇,持梦为何不曾为他们两人准备可坐的小板凳。

“发生了什么?”

长久的肃默,不禁让青鸾发出了声响。

但声响过后却依是肃默,无人回首对她解释些什么,也无人开口去说些什么。

不过青鸾身旁的小姑娘却似是知道些什么,便在旁可怜兮兮的开口道:‘原来锁孔是会变的,因此打造钥匙的图纸也是会变的,而人们打造钥匙的方式也需要有所转变。看似此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但...唯一永恒不变的,却是人心。’

青鸾侧首,仅是对着可怜兮兮的小姑娘瞧看,却也不知她在说些什么。

‘锁孔变了,打造钥匙所需的图纸也就变了,但负责管理图纸的持图,却是不曾及时做出更变,也许他并不是不知道,也许他仅是不想让持梦如愿以偿。’青鸾虽是不解小姑娘所说,但一旁的青羽却是及时做出了解释。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青鸾依是发声,而作坊之中的伙计们虽依是背对她展露着沉默,却也不知自始至终都不曾跟随的她,究竟是从何得知了这段过往。

‘其实早在之前,你就已经得到了答案,或者说...在此之前他便给了你答案。’小姑娘依是说着生涩难懂,且是莫名其妙的话。

‘他仅是不想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见到他人成功时的模样,或者说...他仅是想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同样发生在他人的身上。’见青鸾似是不懂,青羽便再度于旁解释,为她解开心中的疑惑。

而听闻青羽所说,青鸾也是回想起了当初...自己向持画请教时的模样,也是回想起了持画当初所说的那句...“当年我是这样过来的,所有人也都是这样过来的。”

“当年他失败了,那么在他之后的人,便都应该失败么?”青鸾依是坐在最后,虽前面十位伙计依是沉默不语,但一旁那负责“持水”之人,却是瞪大了双眼,满眼难信的对着青鸾瞧着,却也不知在对她瞧什么,或者说仅是...不知青鸾在对谁说。

依是肃默,但肃默却也未曾持续太久,而这一次打破肃默的却也不再是青鸾,更不是火炉前整齐而坐的伙计,而是在外归来且是鼻青脸肿的持图。

持图有些迷茫,迷茫着同伴们为何要将他丢在柴门之前,也是迷茫着自己为何会变成鼻青脸肿的模样。此刻走入们来,却也未见两排而坐的同伴,仅是看着火炉前持梦的背影猜测而言:“你失败了,对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持梦回首,于火光中用着不可置信的神色看着持图,而一旁年岁尚轻,且是负责掌控火炉的持火则是瞬间起身,对着持画怒吼而言:“你怎么还有脸回来?!”

持图闻声一愣,似是不知持火在说些什么,本想开口询问,但脾气火爆的持火却是未曾给他这个机会。仅在怒吼之声落下一瞬,他便瞬间上前抓住持图的衣领,且是对着一旁那冰冷且坚硬的铁砧撞去。

持图完全无法理解持火发的是什么疯,纵是被抓住衣领也是强行稳住了身形,且因掌上手指残缺不全,而瞬抬手肘对着持火迎面击去。

两个人,一老一少,于本就不大的作坊中扭打了起来,而其余众人虽是冷眼在旁,亦是有人有趁乱抬脚落足,恶狠狠的踹在了持图那年迈且瘦弱的身躯之上。

持图因年老体衰,很快便败下了阵来,且在败阵之时更是化作了头破血流的模样。虽然至此依是不知发生了什么,但也是见到了往日同伴皆是对他冷眼向视,以及清晰见到了目光中那满载鄙夷的神色。

纵是再无知,也是知道了...大伙儿都在针对自己。

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呢?也许持图很想问上一问,但在见到了持火那恶狠狠的目光后,纵是想问也未问,仅是带着满腔的愤怒与憎恨离开了作坊,并狼狈的消失在了无明夜幕之下、万千“星光”之间。

持图走了,无人挽留,虽然青鸾很想挽留,并问上一问这里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不过身形却终是未动,且依是站在小作坊的阴暗角落中,因为那似曾相识的小姑娘...已是拦在了她的身前。

‘为什么要挽留他呢?’小姑娘有问。

“也许这里有着什么误会。”青鸾有答。

“没有误会!是他背叛了我们!”持火怒吼,虽不知青鸾为何会来上这么一句“误会”,但他也仅是认为...青鸾未曾与他们一同去往柴门之前,自然也就不曾见到持图当时那卑鄙的模样,此刻才会心生怜悯,说着如若圣人般、想要为其辩解的话。哪怕...其实青鸾根本就不曾在对他说。

‘他说的是事实。你知道吗?一件事,一人所说也许是误会,两人所说也许是另有隐情,但十人、百人、千人乃至万人所说,便是事实,便是铁证,便是真理。也许这里面真的有误会,真的另有隐情,但大家都这么说...纵是真的有,也是真的没有了。’小姑娘依于青鸾身前翘首而言。

“也许他有着为自己辩解的权利。”青鸾依是对着身前垂首而语。

‘罪人的辩解是不会有人去听的,纵是有人去听,也会下意识的将其当做谎言,却也不知是罪人所说的一定是谎言,还是谎言总是由罪人去说。’

“说谎的一定是罪人。”青鸾笃定而言。

‘无证论罪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罪人。’小姑娘笑言,似是在嘲笑着青鸾,并没有实质性的论证或证据能够证明“说谎的便一定是罪人”这一观点。也似在嘲笑着许多人,分明没有实质性证据,仅是凭靠自我心中的臆想而给人带上一顶名为“罪人”的帽子。

“没有人会去听他的辩解!也没有人会去听他口中的谎言!否则他也不会欺骗我们这么久!”脾气火爆的持火依旧在旁怒吼。

“可是他走了,图纸又该由谁来持呢?”青鸾不解而问,却也不知是在问持火,还是在问一旁的青羽、小姑娘。

也许问谁并不重要,重要的仅是问题的答案,如果答案皆是相同,那么无论由谁来答,都是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是你了。’

‘当然是你了。’

“当然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