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众臣的质疑和反对,容慎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知道,这些大臣们都是忠心耿耿的,但他们对于萧子昂的能力和资历确实存在疑虑。然而,遗诏在此,他又怎能违背先皇的旨意呢?
容慎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目光扫视了一圈殿内的众人,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先皇遗诏已定,公主监国之事已成定局。虽然此前方无先例,但如今局势动荡,国家需要一位有能力、有智慧的领导者来稳定局面。公主虽年轻,但她聪慧过人,机智灵敏,相信她一定能够胜任监国之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方傲冷哼一声,“容慎,你是太子少傅晋升太傅,本相没有意见。你虽年轻,可你怎么着也是三元及第的状元,教导新帝学问是足够了。但,公主监国,实在是难以服众啊!”
容慎皱起眉头,对方傲说道:“丞相大人,您的担忧我也理解。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先例就否定公主的能力。先皇既然选择了公主,想必自有他的道理。我们应该相信先皇的眼光,同时也要给公主一个机会,让她证明自己。”
此时此刻,容慎站在台下,尽管身上的伤势尚未完全愈合,但他那凌厉至极、锐不可当的眼神,却如同一股无形的威压,使得方傲情不自禁地向后退了一步。
只见容慎身躯挺拔如松,神情肃穆庄重,义正词严地道:“本官在此郑重声明,这是最后一次警告!你必须无条件服从!此乃先帝遗诏,若丞相对其中内容持有异议,大可前往坤宁宫与先帝当面对质!”
听闻此言,方傲内心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可是堂堂大周的丞相啊,而且已经连任此职长达二十载岁月,可谓是深受明宣帝的赏识和提携。因此,他自然而然地生出了一股傲慢之气。
于是,方傲怒发冲冠,双目圆睁,毫不示弱地反驳道:“哼!谁知你所持的先帝遗诏究竟是真是假!我贵为大周的丞相,对于这所谓的密旨竟然一无所知!”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带着满满的愤怒与不甘。
容慎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双眼如鹰隼般锐利地盯着对方,毫不示弱地说道:“本官身负先帝重托,担任太傅之职,此密旨乃先帝亲授于我,岂会有假!莫非只有将密旨交于你丞相手中,方可成为真实之物?如此荒谬之言,实难令人信服!”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种无法撼动的坚定。
萧子昂一脸肃穆地端坐在高台上,她那双锐利深邃的眼眸,此时正紧紧盯着下方的方傲,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让人心惊胆战的危险气息。
与此同时,方傲感觉自己的脊梁骨阵阵发凉,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容慎的这番话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方傲的心脏,令他无法承受这样的指责。他怎么敢轻易承认这样的罪名呢?
方傲连忙大声反驳道:“你简直是信口胡言!本官对这件事情毫不知情,持有怀疑态度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吗?除了你之外,并没有其他人见过这份密旨,又有谁能证明你所说的一切是真实可信的呢?”
方傲的话语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在场的百官们听闻之后,纷纷低声议论起来。的确如此,这份密旨唯有容慎一人目睹过,而另外一个知晓其内容的人便是武安公主萧子昂。
至于满朝的重臣和宗亲们,则对此一无所知。作为丞相的方傲产生疑虑,似乎也是合情合理之事。一时间,太极殿内人声鼎沸,众人交头接耳,嘈杂声不绝于耳。
"够了!" 萧子昂冷哼一声,声音之中充满了威严和不满,她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冷冽地盯着眼前的丞相大人,只见她的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每一次敲击都似乎在向众人传递着一种压迫感。
萧子昂的语气渐渐变得严厉:"既然丞相大人质疑这份遗诏的真实性,那么就让我们一探究竟吧。容大人,请将遗诏交给六部尚书传阅。他们皆是我大周的重臣,对于先帝的字迹自然再熟悉不过。是真是假,只需要一眼便可分辨。"
说完,她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坚定。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无论丞相如何辩驳,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此时的朝堂之上,气氛异常紧张,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份遗诏上,等待着六部尚书的鉴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