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这些“虚假的信息”和“真实的信息”关联在什么样的程度中。
那么,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其我们眼前的世界现在是虚假的,那么,在这样的一种虚假状态中,我们又如何能够收集到“真实的境况”。
就是,比如我们现在存在于别人这样一种不知名的幻境中,说是忧心妄想也罢,因为“道”就是用来“破·解”世间万事万物的,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就是说,在这样的一种虚假的幻境中,我们又是否能够得知“真实的自然境况”。
即,在这样的虚幻状态下,即,在我们着相于虚幻的这样一种思维和脑路状态下,那么,就是说,眼前我们所察觉到一切“信息”很可能也都是虚假的。
可是,假就假吧,我们要见招拆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即,就是用我们眼前所能够获取到的虚假信息来开始验证我们真实的自然处境。
即,以其无所谓真假,因为,我们也不是说必须要去看各种各样的“现象”。
我们就只是看这些“现象”它们在或变化或不变化时,所需要的条件;
然后,就是说,察觉到这样的一种“条件性的共性”,都是为彻彻底底地不被阻碍;
无所谓这些现象里存在多少种的矛盾和冲突或者说对立视角;再怎么对立,也都是需要“变通·不阻碍”才能够对立得上。
即,“空无·变通·无阻·不垢”这是我们思想、脑回路里能够去构建我们“空无·化无为中”思想的为数不多的这样一种认知基础。就是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就是脑子里有这么几个简简单单、零零散散的观念就行。
甚至于,就是说,不用聪明,有个差不多,就是在认知事物时,态度能够稍微好一点的脑子就行;笨都是无所谓的事,重要的是,就是自己除了想要赚钱以外还愿意去思考这些事情;
再狠一点,就是说不用脑子,无所谓我们有没有脑子;因为自然都是“行不言之教”的,要是我们再要求多了就不礼貌了,即,自然是能够令其“各生其性”的;所以,就是说,门槛就是这么个门槛,种花家的文化道理,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高起来摸不到顶,就是类似于佛家的无见顶相,即,在这样一种思维理念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去“易”的事物太多了,在不异中易,其易中不异;
不高起来的话,那也是相当平易近人的,就也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就是可以做到“无念无想”,就只是自然而然罢了。
所以,其我们也就无所谓什么真的假的了,因为无论真的假的,它们内在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那么,就是在这样的一种“采集现象级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就还依然是会发现其中,最为“不阻碍性”的这样一种状态是“空无”;因为“空无”这样的一种一无所有状态,而其空无也是“应物不藏”的一种状态,因为它“无心可贪”;
但反过来说,而如果仅仅是“无”也同样是“能力不足”;因为它就是不存在说动,也不存在说不动;而就是一种不能够被描述和定义的“绝对空无情况下的无阻不垢”状态。
有空闲了可以在这样一种思路基础上“体证”一下那种“无有而有”的自然状态;就是不用多说,余心了然,自知者空;可以“以心念入境”。
不一定就非得是打坐或者禅定,走大街上啃冰棍的时候脑袋放空,都可以思考一下想想。
甚至不想、不思考也行,因为吹牛地说,我看得到你们每个人身上的那样一种天生的光环。
也不是说用眼睛看到吧,我们身体的眼睛能够看到还真是出了奇了,就是“以道观物的心生”吧;不要搞神通。
“道”才是最香的;“神通莫辩”吧,感觉其实也没什么用处,顶多你是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吧;可谁身上还没点优点了。
降妖除魔,驱鬼捉妖,就是说,首先说明你的心里是存在这样一种鬼怪的事物认知才去做的。
而也就从侧面反应了你的“道心”,以及你心里装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思想。
这里貌似又讲偏了,反正,就是说,无所谓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最终所发现“道的现实·道常”的状况都是一样的。
然后,在我们认知“空无”的基础上,再去“细易”,会发现,既然,本质是“空无”;那么眼前的一切现象或者眼前的这个幻觉世界都是怎么来的;
以其“空无”中,是无法变出事物的;
那么,就是说,如果有一件事物从“空无”中变出,就有一件事物从“空无”中消失。
那么,“物·物”其“物体和物体”是从“空无”中出现和消失吗?
显然不是;
因为,当我们发现眼前世界“空无”的一面后,是会发现,绝对单纯的“空无”是无法完成“变进·变出”这一活动概念的。
即,在这里,我们利用“空本位”视角,可以在本子上随便画一个空白形状;
小主,
会发现,面对“空”,我们根本无法获得“有”。
因为“空”是根本不可能“有”的。
那么,既然,“空”居然生出了“有”,就是说明,存在有和因为“另一部分”或者说“另一事物”的消失,导致了我们眼前事物“有”的出现。
而又,“空无”是为:不存在去改变事物“状态和现象、以及本质”的这样一种行为活动的。
那么,就是说,“变出·显现·显应”出的这样一种事物状态是会“同时等质等量等价”于“曾经消失的那部分事物状态”。
就是说,在“空无”中,“变出”等于“变进”;
那么,其之前我们也已经说了,一切的事物状态,是因为“空无的不阻碍性”而出现的;
因为,只有当事物是为“虚空”的以后,才可以容纳进一些东西;如果,这件事物是“实的”,又怎么会有包容性呢。
那么,其无论“变出·变进;显现·隐匿”等等的事物状态如何,其则“变进和变出”的这双方两边也都是“本自空无”的状态。
那么,就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为“无有”的情况;因为,就是说,在“空无”中,空无是无法变化出任何东西的;那么,即使是我们假设它变化出事物,也都是变化出一种“无有的事物形象”,是为我们所设想的一层事物。
以其,就是说,在“空无·不阻无垢”的“变通·变换两边”左右都是为“无有”之间的转换。
即为,“无有变进·无有出现”和“无有变出·无有消失”的一种相互作用。
但其,在“空无的不阻碍”中,我们是无法确定其中的“动静”状态的。
即,其“空无”就是说,不能够被定义;因为就是“不阻碍的什么都没有”。
那么,既然不能够被定义,就是说,我们无法通过十分简单直接或者简单粗暴的方式阐明其中的内在情况;
就是说,我们不要那么的不严谨,就只是用眼睛所看到的动态事物情况,就对实际的自然事物“草草下或动态或静态的直观定义”。
而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情况,所以,“阴阳”就成了我们描述事物时,一种很“中性”的描述方式了。
而在“空无”中,其变进就是变出;
即,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变进和变出·显现和消失”等等的“对照型理念”都是没有区别的;就是说,纯粹的空无,是不会修改事物本身属性的。
而也,因其一切的事物状态都是依赖于“空无的不阻碍性”,而纯粹的“空无”又无法“变出”我们眼前的事物形象。
那么,其这一问题说明了什么,是矛盾吗?
这里,我们会发现两个视角,即“物本位”和“空本位”之间的理念冲突。
“物本位”物体的出现需要不阻碍性;
而纯粹的不阻碍性“空无”,其绝对的“空无”是无法变化出事物的。
即,事实上,“‘无有’的空无”是变出不了什么样的事物状态的,它是什么都不存在的一种状态;
而也,事实上,是:我们通过“物体的出现”这一“可能并不真实的初始条件状态”,发现了“空无的不阻碍性”;发现了,只要是一件物体想要存在,那么,它的本性就必然是会能够去立足于一种“空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