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天地间的规律性运作中;
在一片混沌,天地想要初开的情况下,曾经无形无相、有物混成的“天地一气”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逐渐完成了对于“无形无相·气”的逐渐塑性;
开始生成出一种日月周流复始的状态;
出现了孕育的状态,像是在开始记录某种“序列”一样,将一切以一种“不同但又无分的有物方式”逐渐记录下来。
我不知道,大家对“此消彼长”这个词怎么理解;就是说,既然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化无为中的基础;在说到“此消彼长”的时候;就不应该单单只是想到“阴阳”。
而更是一种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双生系统”情形。
即,有一套系统是“向外发散发生”的;有一套系统却又是只是配合着,去进行一种“复位性”的活动;是这样的一种“复位性”,使得我们的天地才可以长久下去。
就好像“血”是变进,阴一直是变进,“气”是变出,阳一直是变出;
那么如果“血”一直变进,“气”一直变出,就会产生一种“相互背离”的“否之不交”状态;
那么,如此,就是说,需要有另一套系统,与之作用配合,才能够使得这种“动态性”长久下去,发挥出它的作用。
用最简单的阴阳冲气模型来看,就是,以原点作为出发点,“无有的阴”以原点向左,“无有的阳”以原点向右;
那么,在阴阳相生的状态下,当“无有的阴”向左时,就是会产生出一种“相生的阳”向右;
而“无有的阳”向右时,就是会产生“相生的阴”向左。
那么,在“无有的阴阳”相互背离的过程中,“向右·相生的阳”和“向左·相生的阴”就是会形成一种“相生的有物”情况。
而在进入一种“有物”的情况中以后,我们的“作用·相互作用·作用力”也便就是以此会进行发生。
那么,就是说,这套“相生的有物”系统,就是会在此前基础上,产生一种“相互作用”;能够对“想要背离的阴阳、想要心肾不交”的情况进行一种牵制。
而当产生了“有物效应”以后,无论这件“有物”是什么,只要是“有物”就会有“阴阳”的特性;而只要是“有物”有“有物阳·向外”,就会有它“有物阴·向内”的一面。
这是我们所说的“此消彼长”,一定是要从头脑中调用出来一种可以进行“拟态化”的模型出来。
而如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也一定是在“无生有物”基础上,可以去进行一种元宇宙模式下的拟态化处理的。
那么,既然是“无生有物”;
可我们也时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有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的起源是怎么样的。”
或许以前我们难以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所保有对于自然基础的信息量并不足以支撑我们去解答这样的问题。
可现在,当这个问题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就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试着了解一些。
即,首先,从“有物”的本质出发,万法皆空;那么就是说这个世界的内在是“无”的。
可“无”是什么;“无”是一种既不能够被描述开始,也不能够被描述结束的自然状态;即,在它的状态中是不存在时间以及变化的快慢现象的;
那么,既然如此,就是说,“无”并不能够完全对应出我们对于这个起源性问题的理解。
但它却依然可以帮助我们提出一定的线索;即,由我们庄公所提出的“未始有物”;
即,这个世界是没有“开始和结束”的,但却是处于一种“有物”的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是很标准的答案了;
可是,因为我们能够看得到“有物”正在发生变化,所以,关于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物的起源性问题,显然就更是在描述一种具有时空变化性的发问。
即,如果是“无生有物”,那么从“无”生出“有物”又需要经历一种什么样的浩劫才可以变化出我们现在眼前的物质世界模样;物质最不应该的就是凭空产生啊;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现有的科学理念。
即,如果“无”能够产生“有”,那便就是在说明“一切的非守恒情况”。
可是,造成这样一种理念和理解方式的,有没有想过,其实是我们思维中的一种偏差性逻辑漏洞所造成的;叫做“物本位陷阱”。
即,此时的我们忽略了眼前这个世界的“客观事实”,忽略了宇宙自然最为本质的一面性,而就只是利用“自我”的一种“直想”单一认知理念来对此时的世界进行“不完全解读”。
要知道“无”是什么,即,“无”是这个世界的“不阻无垢”性。
在我们已知“化无为中”的自然基础理念“空无”中,我们会发现,当有一件事物“变出”时,就有一件事物因为我们变出而“变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有一个世界,以一种物质性的方式从我们的头脑中变出生成时,就会有一个世界,因为我们头脑中所生成出的物质世界而落没消失。
变出,就是变进;
开始就是结束;
产生一件“物质·有物”,就会有一件“物质·有物”因为我们的产生而消失;起源一件事物,就会面临着摒弃另一种事物。
当有一件事物开始兴起时,就会有另一件事情逐渐落没;
即,这是“道法自然”的不异规律;是我们从眼前世界中,所得出的一种基础性的信息理论。
那么,就是说,当我们对于现象和本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并且也知道了,现象和本质都是不异和没有冲突的;
那么,也就是要去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够把本质和现象的两种结论结合能够在对立中统一起来;在不异中易。
除非我们的世界是一种“无物”的状态,否则,只要有“有物开始”,就是会“有物结束”。
即,如果我们在提问眼前的世界如何开始,则也就是在问,曾经的那个世界是怎么消失的。
因为,只要曾经的那个世界不消失,则,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就不会产生。
即,如果我们觉得眼前的“物质的有物”世界是存在的;
那么,我们眼前的存在理念,就是在说明,是我们眼前物质性的世界,对曾经的世界进行了一种迭代的更替。
而这种“迭代的有物性”是无止无休的;
因为,从我们提出这一问题的开始,就已经默认了这个世界的“直接动态性”;如此就是会造成给我们一种“一直在变·不会停息”的状态;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忽略了一种“始和终如一,启和停如一”的情况。
一切的事物,物质都不会显现出它的单一变化性;一切的事物、物质所面临的都是为一种“相互之中的两面性”。
而也,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提出问题时的思维角度;
即,当我们在提出“世界是怎么起源·有物是怎么出现”的时候;
就是已经默认了这个世界的“动态存在性”;这是我们头脑中的基础认知漏洞;但也不失为一个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