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人打扫,没人居住,没有活动性岂不是,也不应该有尘埃;
其房间里的尘埃是怎么形成的;
白天,跟随这“天气”向上,由地面向上带起,变出(为阳,不可见,或者说,不容易被发现和注意到);夜晚,受到“地气”的影响,向下,变进,在地成形于我们的桌面,薄薄一层;这是天地间的“息”;
而其人生命的形成也是这样,是因为“变出”然后再去“变进”成形,不断地“变出”然后“变进”成形;一出一纳间,就是“真息”;吐出气,息,吸入,吐出,息;
如此,也不是再说呼气的法门,而只是描述正常呼吸的这一现象,而通过这一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以及人世间各种各样生物”的形成原因;是被天地间的“气”带出或者说吐息出,然后再往复纳形而成;
而其“植物”晚上扎根,受“地气”向下,浊气吸进,交换体内清气,排出清气(氧气),利用浊气(二氧化碳)使根发生,使叶成形;
白天萌芽,受天气“向上”,使根成形,吸水,吸养分,使叶发生;将体内的“清气”排出;保持体内“空”的特性,根部才能够吸收进来水分和养分;
人虽然也呼吸,但人的成形,体型的壮大,却主要是依靠碳水化合等水谷精微。
而植物则是在湿土的温润条件下“食气”而生;
而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成纤维、淀粉,就又是它们的特殊作用;
而其能够巧妙的将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为“淀粉、纤维”等水谷精微,用于自己生长;
则也可见其是在将一种“不易燃”的事物情况,转化为“逐可燃”般的事物情况;而能够作次扭转性的植物,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为什么可以将“无机”变成“有机”;
在其体内发生了什么?其无机和有机甚至于像我们和动物一般的“有有机”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转换出如此的不同。
而这,就要提到,为什么木材可以燃烧,而石头等许多的矿物不可以燃烧。
其这种我们“着相的变化”的“天气”和“地气”之间有什么区别;能够扭转阴阳的又是什么。
因为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到这点,岂不是就可以知道“燃料”是怎么样形成的;因为“燃料”显然就是能够将无机变有机的这样两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环节;
即,为什么自然界可以这么得心应手的作出此等反应,而我们却始终不得变法。而其中,能够燃烧和不能够燃烧的区别是什么,依靠我们现象性的实验区别吗?
那也太自然了吧;
因为我们首先了解到的一个宇宙信息即是“实相无相”,火焰和石头是不异的,是没有区别的;再一信息为,不异而易的天地之象;
那么其天象和地象二者之间又是什么区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如何成象,如何成形。
其我们的天是怎么成象的,地又是如何成形的。
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一部分讯息;
天相不在天上,而在于从“地象”中升起;向上,变出,向右(逆时针旋转)为“天·乾”的特征;地象也不在地上,而在于从天上降下;向下,变进,向左(顺时针)为我们“地·坤”的特征;男左女右;
即,右旋而上为天,处左下,为阳,为男;左旋而下为地,处右上,为阴,为女;其事物成象成形的道理莫过于此;
是以圣人执左契处下而不责于人;
其“天气”虽然看着很高,但处下,才能够“终日乾乾·天行健”,才能够“知其雄(向上),守其雌(处下)”;为天下谿(溪),故能反复道也;这是“真性相”,是天地的道理,也是人所修理的生命之理,其真性为息;
小主,
而也以此处下的生养事态可以减缓我们生命的燃烧速度;故其处众人之所恶,常得息性以在;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德,就是说,起码得知道这个世界的现实、或者说真相情况,这是“德”被(披)褐怀玉的起步点;当然,如果用作解释品德、德行也都可以;
但也显然,我们强调了几千年的德,人类整体的生物性素养也不见得就是在达到我们所期盼的环境中,甚至于这个“德”还有“善(合理)”等正义、正面性的倡导词汇,也不见得就是能够达到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形象中;
凡若与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其邪也不见得就是不好的事和坏事,因为如果达到这种一种“凡所有相皆为虚妄”的状态后,是没有对错好坏之分的;
这能是说,我们这样做,当真就能自己感悟得到世界本来的这样一种情况吗?不过是在欺骗自己,求个心安理得,觉得可以有所依赖;
其“无常之变,大凶;不知常,妄作凶;”
常,就同样就是在说“现实、自然”的这样一种具体情况;不了解“道”我们这片大自然的真实情况,就是在妄作凶的一个过程;其德本才末;而我们当真是能够有人将“得和德”字解释得通吗?不能够了解宇宙的基础理论,是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得”的,只会人云亦云;
因为大概便是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常·常道”。
而却正是,极可能是我们缺乏这些事物“理象”,所以才要去增添,加以修补。
以其这种哲理性的问题就不去谈论太多了;普通人想太多只会影响当下的生活品质;而“真性·真性情”都是在生活,这个现实的红尘大熔炉中磨练出来的,是叫红尘炼心;思考越多哲理性辩证问题的人,大概率是会越生活不好,甚至于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话和在对什么样的一种文体加以运用都暂不清楚。
只是觉得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实践,在体验在感受,所以“有”;
而其实,这才是更具迷惑性的一种欺骗方式;其实性虚妄,犹如空花;察觉不到这种“虚空的真相”,而在察觉到后,不能够再次深入地理解,加以走出,就是不了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