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送给你们每人一个拨浪鼓可好?一人一个一模一样,我亲手做的,可好?"冬对小兄弟俩说道。
"好呀!快点儿找出来我们看看!"不周不全异口同声地说。
"好,好!你们看!"冬的手往包裹里一探随即抓出了两个紫色的拨浪鼓。
"好看的颜色!好大的拨浪鼓!我的小脑子告诉我,它们是转着玩的!"不周叫了起来。冬抬头向屋脊上的巫祖致意,又俯下身子教不周不全玩起了拨浪鼓。
不周不全的爹娘都是村子里的本分人,他们的族姓本为姜,可他们却给自己的双生子取了"仁"字作为姓,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一段老故事。
不周不全的祖祖祖爷爷曾是村子里的养牛户,因了那养牛的营生把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满村人都只是种些一般的作物糊口度日,偏偏这位祖爷爷破天荒地改养了牛,传说他老人家的牛是专供给孔夫子用的,倒不是孔老先生贪嘴,而是四海八荒的求学之人都到他家来买牛肉干,然后再送到孔夫子那里去。
老人家人勤快脑子活专做了这一门生意,他的牛养的壮,牛肉干也做的好,到后来不光是学子们到家里买肉干敬孔夫子,就连十里八乡和国都里的贵客也不厌远足辛劳来他家买牛肉干吃用。几百年下来,不周不全的同族几代人都得了这牛肉生意的福,日子一直为乡里称羡。
老人家眼明心亮,他感恩孔夫子带给自己的福气,便赶了一头大牛亲自登门致谢。不料孔夫子说自己无功不受禄,谢绝了他的好意,老人家心中感佩便承诺自己的长子拜入孔子门下并改姓为"仁"且代代相传,他要以绵薄之力给这世间留一族"仁"义之脉。孔夫子见此情景忽而长叹一声,他观远天思近友感慨良久,最后对老人家讲愿为他留下两个姓名选用,这两个名字便是"仁不周""仁不全"。
老人家感激涕零,回到家中后便给族人立下了铁规矩,从自己的嫡子开始每一代族人里的嫡长子嫡次子皆取名为"仁不周"和"仁不全"。到小不周小不全这一代,这条铁律已延袭了上百年。
只可叹不周不全的出生太过艰险,因他们是双生子不好生产,出生之时竟至脑瓜子受损,现而今虽已长至八九岁光景,可智力却远低于常人,村子里的孩子们不愿与他们玩耍,巫祖一家却对他们极是爱惜,尤其是冬,他只要得空便会带不周不全四处游玩。
今天又是冬出谷办事的时间,临行之前他跪在神树前为不周不全祈福,竟无意间看到有几块神树的老根丢在草叶间,他三拜九叩向神树乞求后,便用那树根为不周不全做了两个木拨浪鼓作为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