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谨言带着家人和随行的人马回到了铜山镇,街道上依然是那般熟悉的喧闹,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来往的人群熙熙攘攘。
街旁的小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油炸小吃的香气。他们才刚从永州送走了王武和赵流,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家乡。
这天,萧谨言身着一件灰青色长袍,腰间仅系一条素色带子,打扮极为简朴,乍看之下,和一般的书生并无二致。
他特意选择了便服出行,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少了一些平日的威严,多了几分儒雅与亲切。
街道尽头的凉亭下,几名年轻的学子正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讨论着经书和国事。萧谨言远远望见,便走了过去。学子们见一位气度不凡的陌生人靠近,不禁停下了讨论,齐齐向他望来。
“各位贤弟,”萧谨言拱手行礼,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在此讨论何事?”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学子站起身,回道:“先生,我们正在讨论最近朝廷的税制改革,以及对百姓的影响。”
萧谨言听后,微微点头,露出欣赏的神情。他扫视了一圈,见这些学子们个个神情专注,便缓缓说道:“诸位皆为有志之士,能关心朝政大事,实属难得。然而,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成名立业,更是为了天下百姓。现如今,国势尚需贤才相助,若等尔等学成,定要为国分忧,为民解困。”
他语气平静,但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像是一道温和却有力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学子的心中。
“先生所言极是。”一名年轻的学子低声道,“读书不仅为科举,更要为国家尽力。”
萧谨言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不错。诸位需牢记,读书不只是为了功名利禄,更是为匡扶正义,拯救万民于水火。要心怀天下,关心国家大事,将来无论身处何职,都要以百姓为重。”
众学子纷纷拱手,心中激动,敬佩不已。萧谨言的言辞如春风化雨,浸润了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对未来更加坚定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