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桓冲死,谢安以桓氏仍据荆州而势大,乃以密奏,进言晋帝道:近日襄阳信至,言雍州人民闻苻坚丧败于淮南,由关中大族豪杰率领,挈妇将雏,纷自汉水南来,麇集襄阳;苻坚经此丧败,境内诸胡族与华人豪强,必反叛之,日后关中必乱,雍州流民南来者必更多!今可割荆州汉北诸郡,侨置雍州于襄阳,以安置流民;便以伐蜀有功之长沙太守朱超石,为此新置雍州之刺史。萧儁弟鎋,于淝水之战亦有功,可为长沙太守。如此不但荆州一分为二,萧鎋乃北府之将,出任长沙太守,亦可分桓氏荆州江南之势。
晋帝司马曜看罢谢安密奏,深以为然,乃命廷议。群臣亦皆以为然。晋帝乃下诏:南来流民日众,如孺子之望父母,今分荆州汉北诸郡为侨置雍州,设治于襄阳;朱超石伐蜀有功,当酬之,便以超石为雍州刺史;萧鎋继父职为淮阴令,迁下邳太守有年,复于淝水建功,令南来受命,西上为长沙太守,以酬其劳。
桓石民得诏,大不满晋廷分割荆州为二州,且萧鎋将以北府将为长沙太守!思虑再三,毕竟其继父叔之职为荆州刺史未久,且朱超石乃桓氏旧部,迁为雍州刺史,汉北诸郡,襄阳之地,可谓犹在其手;区区长沙,也便顾不得了!石民也便奉旨,命超石北上。
超石以雍州流民帅杨佺期出身关中大族弘农杨氏,于襄阳本有之雍州流民中有声望,此番襄阳雍州流民大集,此人绝可为刺史安集流民,乃向石民请以杨为襄阳太守。石民许之,佺期遂仍归襄阳为太守。
三
王献之为中书令有年,本恨王国宝虽人品极劣,却以身为王坦之之子、谢安之婿,便平步青云为侍中,至此谢石、谢玄叔侄大破秦军,玄封县公,进位徐兖青三州都督,统军北伐,进驻彭城;二谢兄弟一封郡公,一封县公,安本已位极人臣,石亦进位为仆射;如是国宝之在门下省为侍中,侍中所谓内相,是谢氏及姻亲权倾内外;献之乃一面向晋帝道不可不防,一面以满招损、谦受益之义,劝诫谢安请褫夺其婿侍中之职。
国宝既无才德,谢安亦不喜其为人,乃上书以国宝尸位素餐,于圣躬无所补益,请褫夺其侍中,并以北伐将经略河洛赵魏之地,请出镇广陵为前方筹粮。晋帝司马曜得奏,不知是否允谢安出镇,恐朝野震动,乃与姊夫王献之商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献之大喜,劝晋帝皆允所请。于是晋帝降国宝职为尚书郎,以皇后堂兄王恭为侍中,以谢安为北伐大都督,率司徒府属僚出镇广陵。
谢安既出镇,晋帝母弟会稽王司马道子,乃以扬州刺史,与仆射谢石共录尚书事。谢石毕竟武将,道子却是晋帝同母亲弟,谢安出镇广陵之后,道子几乎独掌大权。
国宝闻降职乃由其岳父所请,大怒,痛斥其妻,甚而殴之。谢安于广陵闻,乃命其女与国宝离婚,命谢石接之归家。国宝既降职,乃以其堂妹乃会稽王妃,着意逢迎,遂与执政司马道子交好。道子懒政耽酒,遂以国宝为谋主,事皆与之相商,言无不听。
不久王献之卒,晋帝承其临终推荐,复以琅琊王氏之王珉为中书令。王珉亦谢安婿,然与王献之一般,关心其家族甚于妻父,争权夺利,亦为谢安不喜,晋帝乃用之。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