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走,一边布置,
两人很快来到了贡院门口,只见读书人扎堆,个个情绪愤懑,围着一张告示,议论纷纷——
“这不一样吗?”
“什么南北榜啊?”
“换汤不换药!”
“这还考个屁啊!”
“咱们江北书院少,读书人也少,不公平啊!”
“只分籍贯吗?哪还有个屁用?”
“还是老套!”
“算了……”
“……”
哦?
苏尘倒是出乎意料之外,赶紧过去一看,只见告示上写着:虽然榜分南北,但考核标准是一样的,最后由皇上亲自在北人中递补一批进士、举人。
这时,
朱允熥也很惊讶:“安国公,这,这不一样吗?还搞什么南北榜?”
他也一下看出来——
这是打圈子呢!
皇上说了南北榜,他们又让皇上自己去选拔递补,
而这几年其实也都是这样,但那些递补的人,天然就低了一个档次,往往也不被重用,甚至还被排斥。正因为如此,皇上才搞了南北榜。
但如此看来,刘三吾他们的章程的确是换汤不换药。
嗯嗯,
苏尘点点头说:“是啊,换汤不换药……额,允熥啊,你立刻就拟一个章程,赶紧送到宫里!”
啊?
什么?
“安国公,我拟?”
“对!机不可失!刘三吾和淮王这样搞,皇上一定大怒……你立刻就拟!就说,额,就说南北考题一样,但评分标准不一样!但同样都是实打实的进士、举人,跟以往不同!”
这?
朱允熥想了想,忽然大声说:“好!我这就干!”
两人当即找了一个酒楼,要了纸笔,苏尘口述,朱允熥执笔,立刻写了一个奏折,然后骑着快马送到宫里。
……
次日一大早,
百姓们只听见密集的脚步声不断传来,京城各地的张贴处,几乎是在同时贴上了“南北科场榜文”。
跟昨天的看到的不同,这篇榜文说的是——
江北士子等额录取!
一样的考题,不一样的遴选!
进士举人的人数,
南北一致、资格一致、任用一致!
吴王献策,大庇江北士子!
到了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