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头转向我,云淡风轻一样的口吻说:“对付小人就要用对付小人的法子,没有必要和她们周旋,更没必要对她们手下留情。”
老人家这一句话瞬间点醒了我。
她真是个明白人,在陈山和吴老三她们几个看来,我是处在弱势的一方。虽然每次吵几乎都是以我赢为主,但是这种烦心事儿实在是太多,也让她们觉得有点腻。
实际上我对她们真是心慈手软了。
蔡鸢婆婆所谓的这些法子我都想得到,或者说我还可以用更残忍的。
但这在创业初期,我想给自己更好的发展空间,秉持着“麻烦就麻烦点儿只要没有人员受到危害就行”的原则。我一忍再忍。
在第一笔货款没有回我手里之前,真不愿意见血,不吉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我同意蔡鸢婆婆的说法,把事情安排下去,并且嘱咐大家过路时注意点,别伤着自己的人。
这天晚上洗完澡,我和蔡鸢各自回房。自从徐志勇他老婆说的那些话一下子把我敲醒后我便联想到王浩的处境和来路,这心里始终沉甸甸一片。几乎五味陈杂。
我想给他打电话,可我又害怕提起这个话题反而让他觉得不舒服,那样的过往……谁又愿意提及?
是。
身为一个男人,选择一个比自己大八岁的女人,这其中肯定有他所图。
但王浩和别的不一样。其他人或许就是为了便利,为了钱。但他一定有他的原因,或许是改善条件,顺藤往上爬,或许是别的因素,但无论哪一种,他都对李小开姐姐和孩子都尽责尽力。
或许我们说通俗一点,他心中有家人。和我一样,以家人为主。
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他始终是一个有良心有道德底线的人。
十八九岁……
他曾经和我说过过往,说到曾经在沿海一带被人骗过,日子过得很艰难。那个年纪外出打工的人很难不受骗,尤其他家里没有至亲叮嘱,爹妈早就不在,只剩他一个人在人间闯荡。
李小开的姐姐就是那个时候出现的吧?
有时候,一些人的出现可能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质一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呈现在生活质量上,也有可能提现在思想的改变上。也可能是这二者的结合。
情感的空虚也好、现实的需求也罢。那个时间点出现这么一个人,大家各取所需,彼此依赖,互相成就。这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双方都认可就可以试一试,哪怕一开始自己是占便宜的那一个,只要把这一份便宜发扬光大,再来回报对方,这也是一种善良,是一种守德、资源共享及交换的表现。
总比那些占着便宜还觉得自己委屈,还想把自己往圣人的位置上搬,甚至最后将这一份便宜破罐破摔,把美好生活全都毁于一旦之间来得好。
徐志勇他老婆说李小开姐姐当时是在外省靠着纺织工作搞了一点钱,然后自己单干开了一个小店。
有可能就是跟纺织有关的店。
其他人对王浩的成见,大多是针对他有这么一个托举着他向上的人而感到嫉妒,所以故意往他身上泼脏水,造谣是非。
也有可能只是单纯的见不得人好,非要说点什么打压别人的话达到给自己的平庸找平衡的目的。
但我不能跟着她们的思想跑。
他对我有恩。
且不说这些恩,就是我和他重逢之后这些日子来看,也能从中感受到他的魅力、能力。
那不是一个完全依靠女人能成长得起来的男人。
或者我敢笃定:当年李小开姐姐作为老乡,是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伸出一只手,给他一碗饭吃,免他流离失所,也正是这衣食不缺的条件他才有机会去学木工。两人抓住沿海一代创业红利,走到今天。
不然他姐姐倒下这么久,王浩怎么能把一个家庭运营得这么好?
又怎么承受得住天降的压力?
他们娘家人又怎么可能对王浩和我的事睁只眼闭只眼?
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我只相信我的肉眼看到的、我亲自感受到的。
哪怕他曾经就是吃软饭过来的,以他现在的魅力和思想、他在商场上的陈府和经验、他对市场独特的见解以及经营企业的手段,都是值得我追随、令我敬仰的。
我对他义无反顾。
我编辑了一条短信发给他:【王浩,你还记得那天你问我,说:那你对什么样的男人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