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万两。”于谦又道。
“没有,就六十万两,多一分也没有。”王佐咬牙坚持。
“九十万两。”
“不可能,你以为户部的钱是大风刮来的?最多…户部再挤出十万两,给你七十万。”
“八十五万两。”
“哎,我说于大人,你属羊的,一粒一粒的往外挤?”王佐被气笑了,这个于谦,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居然像街边卖菜的小商小贩一般,大庭广众之下和自己讨价还价。
“够了!”朱祁镇看不下去了,两个内阁大臣,兼尚书,居然在朝会上讨价还价,这要是传出去了,丢的是他这个皇帝的脸。
“这样,朕还没有大婚,宫中这几年也没有多少花费,就从朕的内帑中再给兵部拨二…三十万两,凑够一百万两,发往各镇,让将士们过个好年。”朱祁镇肉疼一般的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于谦一副奸计得逞的嘴脸,朗声道。
“没事下去,下去。”朱祁镇摆了摆手,不想搭理这货。
接下来,刑部汇报了全国各地的大案要案以及要处决的人犯名单。
而后就是工部、礼部、大理寺、翰林院一一将各自的政事向皇帝做了汇报。
唯独都察院,朱祁镇一直没给他们机会讲话,他也不是讨厌这帮御史,相反,他还非常重视,可重视不代表有些时候不会厌烦他们。
想想后世,大明亡国,不说责任全在他们,三成的责任他们是逃不了的。在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中,尤其是明朝后期,御史们简直成了党争的马前卒,为了派系利益,他们不惜罗织罪名、构陷忠良、排除异己,所以说大明亡国,这些所谓的清流们贡献不少。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作为新世纪一代的青年,又拥有两世记忆,朱祁镇也不得不承认,御史一职也有其优点:御史制度在制衡官僚体系内部的腐败和权力滥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朝政清明。
朝会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朱祁镇感觉自己的屁股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再加上肚子里本就没食,大冷天的坐在冰凉硌人的龙椅上,简直是受罪。
“没有其它事,就散朝吧。”朱祁镇说着,给了杨老三一个眼神,杨老三上前一步运足气力道:“退…”
一个退字还没喊完,就听不远处一声大喊:“陛下,臣还有本奏!”
杨老三他这一声大喊硬生生将“朝”字给憋了回去,殿前又不能失仪,杨老三硬是将那口气给憋了回去,呛的他脸红脖子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