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大夏的战斗意志

他知道这东西,大夏的发明,叫报纸,等战争结束了,他也想推广到十国区域。

他捡起来,上面有着关于边关战事失败的通告和处理。

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大夏朝廷上下可谓气氛沉重,浓浓的危机感。

但是更多的则是安抚民心的话语,他不大想看,目光逡巡,最终落到了一首名叫无衣的诗歌上。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此刻,他毛骨悚然!

此刻,再听到“赳赳大夏,共赴国难”的呼喊声时,他只感觉胆寒。

他难以置信地挪动步子,看向了远处广场上呼喊的那些百姓,他们的聚集并非为了造反,而是为了……共赴国难!

上方的官员急得满头大汗,不断出言安抚百姓的情绪。

如今的大夏,还不需要普通百姓出战,建设好自己的家园,那便是对大夏最大的帮助。

一直到日落黄昏,百姓才在官员和士兵安抚镇压下,逐渐散去,只是他们离开的时候,心情亦是沉重。

镜水先生失魂落魄地走在队伍中,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牧野城。

他漫步于齐越各处,骚乱区域也不是完全没有,齐越两国的残余势力妄图颠覆大夏,结果却被当地百姓举报抓捕,被扭送到了刑台之上处死。

大夏仿佛成了他们心中的唯一正统,任何意图颠覆破坏大夏的敌人,都将封身碎骨。

他离开了齐越两国的范围,重新赶往战场前线,一路上,他经过了那些被攻陷的区域。

一些相对平坦,有着水源的区域,大片大片的百姓聚集,大夏军队在战前便迁移出了他们,将他们暂时安置在这些区域。

同时似乎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在战前大夏以帝国的名义给十国发去了国书。

“城可破,将士官员乃至大夏皇帝皆可死,勿伤我百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