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渡林城的城墙上,陈让望着远处镜宗的营帐,面色凝重如霜。大风呼啸而过,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却吹不散他满心的忧虑。
这几日里,镜宗每天都会派一人来到渡林城下,高声念着劝降书。那声音顺着风,直直地飘进城里,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尖锐的刀,割在陈让的心尖上。
城中的局势愈发严峻,粮食几乎要消耗殆尽。百姓们面带饥色,眼中满是惶恐与不安。军队的士气也如那即将燃尽的烛火,摇摇欲坠。陈让在城中巡视,看着这一片萧索与困厄,心中的压力如山般沉重。
他想起了徐长歌,那位禹王三公子派来的特使大人。刚到城中时,徐长歌满怀壮志,与他一同商讨御敌之策,试图力挽狂澜。可如今,面对镜宗的重重围困,以及城内弹尽粮绝的绝境,纵是再有谋略,也难有回天之力。
陈让没有再去找徐长歌,他明白,这位特使大人面对如此困局也是无能为力。此时去见,除了徒增伤感与无奈,又能有何用?
又一日,镜宗的劝降声再次响起。陈让站在城楼上,紧握着拳头,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难道真的要走到这一步吗?”他在心中暗自呢喃,眼神中满是不甘。他想起了城中百姓的殷切期盼,想起了自己效忠赤昭的誓言,可现实却如同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横亘在他面前。
就在这时,副将匆匆跑上城楼,神色慌张说道:“城主,城中已经开始有百姓为了一口吃食而争斗,再这样下去,不用镜宗攻城,我们自己就要乱了!”
陈让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必须要做出一个决定了,哪怕这个决定无比艰难。
“传令下去,将城内仅存的粮食集中起来,优先供应给老人、孩子和伤病。军队的口粮减半,再减半!”陈让咬着牙说道。
副将面露难色说道:“城主,士兵们本就已经疲惫不堪,再减少口粮,恐怕……”
陈让猛地喊道:“这是命令!我们身为军人,守护百姓是职责所在。若连百姓都护不住,我们还有何颜面苟活?”
副将无奈,只得领命而去。
夜晚,陈让独自一人来到城墙上。月光洒在他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远处镜宗的营帐灯火通明,与城内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他望着那点点灯火,思绪万千。突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闪过。
陈让快步走下城墙,朝着徐长歌的住处走去。此刻,他需要与徐长歌还想再问问徐长歌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他实在不想迈出那一步。
陈让踏入徐长歌的房间时,徐长歌正对着桌上的地图发呆。看到陈让进来,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说道:“城主,你……”
陈让的脚步顿住,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他避开徐长歌的目光,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萧条的街道,深吸一口气。
“大人,我准备降了。”陈让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屋内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窗外寒风呼啸的声音。
徐长歌内心出一丝喜悦,脸上却假装不可置信地盯着陈让的背影问道:“城主,你这是何意?我们曾誓言要坚守到底,怎能……”
陈让猛地转身,双眼布满血丝,说道:“我已经没有选择了。大人,您看看这城中的百姓,他们饿得连走路的力气都快没了。再看看我们的士兵,士气全无,拿什么去守?拿什么去和镜宗对抗?”
徐长歌装作很难受的样子,嘴角忍住抽动,没有说话,但是他的样子在陈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过。
“大人,我不想投降,我也想战斗到最后一刻。可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城中数万百姓因我而死,不能让兄弟们白白送命。镜宗承诺,只要投降,便不会为难百姓和士兵。”陈让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说着。
徐长歌假装无力地坐回椅子上,双手抱头。良久,他缓缓抬起头,脸上满是痛苦与挣扎说道:“城主,你可知道投降意味着什么?这是背叛赤昭,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
陈让惨然一笑说道:“大人,我若只顾自己的名声,不顾百姓死活,那才是真正的罪人。千古骂名也好,世人唾弃也罢,只要能救下城中这些鲜活的生命,我陈让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