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蒸蒸日上

说书先生事有了着落便也没什么问题了。

茶楼新开张,边关的人都来了。

边关的百姓可没有见过南戏,更别提南戏唱的还是他们没见识过的故事,直接把他们勾的不行。

叶郁芜请的戏班子便是之前合作的那家戏班子,之前他去池州的茶馆捧场,本来都已经离开了,叶郁芜特意与高掌柜打听他们的去向,然后又将他们请来边关唱戏。

如果是其他戏班子估计都不愿意来,但是叶郁芜亲自来请,给的银钱也多,班主自然愿意来。

边关没有什么有趣之事,娱乐甚至比池州还少,难得有了如此新鲜玩意,自然引得许多人前来。

没过多久南戏就受到欢迎,茶楼开张结束后,有的村里特意还请戏班子去村里唱戏。

蚊子肉也是肉,虽然赚的不多,班主也带着戏班子去。

茶楼的生意也在蒸蒸日上,反倒是书肆生意却没有汴京和池州那般好,虽然也能挣到钱却与茶楼比还是少太多了。

边关识字的人少,读书之人也少,这些人大多数家境贫寒,家里攒的钱都拿去买笔墨纸砚了,稍微有些钱的,也只舍得买一些四书五经、文学诗集。

而且边关多数都是官兵,自然不会有多少人买了,多数来买的都是一些大家闺秀,有钱的子弟。

虽然边关现今还穷,但是也是有一些人手里有些钱的。

而要等到边关百姓的手里富裕,还有新学堂的学童们长大也要很长一段时间。

叶郁芜没有办法,便想办法将书肆的名号从幽州传出。

毕竟边关附近的几个州可比边关的几个州富裕的多,有钱人自然也多。

不过要将书肆名号宣扬出去最好的办法便是靠戏班子了。

于是叶郁芜与班主协商,让他们去边关周围的几个州唱戏之余,为她书肆宣扬,而后给了班主一些银钱,当做酬劳。

班主自然应允,本身他们戏班子就是走南闯北靠唱戏谋生计的,在唱完戏之后与雇主提一嘴也并非不可。

叶郁芜想了想还是下定决心将新写的话本给了班主。

“这是我今日新写的话本,如今已经送到汴京了,但是还未梓行,你且看看能否用南戏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