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冯三公子

杨六郎不擅做官,但他十分有钻研精神,研究出的东西有些很实用,比如纺织机。

静海县临海,适宜的耕种面积少,想要百姓吃饱饭只靠耕种无法满足,因此仅有的耕地只有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才行,阿好经过多方考虑最终和杨六郎决定让百姓种桑养蚕,开办丝织坊,另预留了一部分土地种植了悲禅寺大师傅从东南沿海商人那里意外得来的红薯,此农作物好种植产量还大,红薯在静海的大丰收,也让她之后的在整个大禹推广开来,因着这份政绩杨六郎也得以连升两级。

至于丝织坊,三年时间产量上来,静海县入股的百姓日子也好了起来,但和江南那边精美的蚕丝布匹比起来,并没有优势,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织布工艺需要慢慢提升,但纺织机却可以改进,才有了杨六郎改良提花织布机的活,改良后的织布机能织出更细致的花色,操作也更简便,因着这事儿,她才提前一日回了临安府。

待海漕一开,临安府必然会成为重要的交易海港,到时临安府有了特色的蚕丝锦缎推出必然不愁销路,有了更大的销路,临安府下辖的四县都能推广种植。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临安府百姓手有余钱了,才能再谈其它。

阿好停在一个卖头花摊子前, 捻起一株绯色的头花边看边想着临安府的经济, 魏师傅曾经问她将来想做什么,七年的时间她已渐渐明确了答案,回到最初爹爹娘亲对她的叮嘱——好好活着, 有价值地活着。

成为杨大哥的幕僚,既是帮朋友,也是她成长过程中的价值修炼, 帮助更多人好好活着本身是一种很愉快的体验, 而身在官场拥有权力比之行商是更方便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搞清楚一些事情是她给自己收取的报酬……

说来许多有为之士走上官场最初大概也是以享受此间快乐为目的,只是最后总是会因着各种原因跑偏……

她将手中绯色的头花插戴在头上,对着铜镜左照右照,好一阵瞧。

东街这边住的多是有钱人,即便是放在外面柜台上卖的也都是上等的新鲜货。

年轻的伙计眉眼抽搐地盯着本府第一丑女霸好小姐当街揽镜自照,嘴上却是十分热情道:“哎呀,霸好小姐品味就是好,您手中的这支头花是我们东家从东南那边购置来的新鲜货,绯色仅此一株,您瞧它外形似真花般生动,却比鲜花耐戴耐放稀奇得很,价格却也不贵,只需五百文!”

罗捕头凑到铜镜前,冲着小哥扬声道:“一朵假花就要五百文,小哥你还不如去抢钱呢!” 人靠近阿好耳边低声道, “霸好,如你所料,这一路自打咱们出衙门就一直有人不远不近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