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胜海舟:开国之光与日本的现代化

通过与外国人的直接接触,胜海舟深刻认识到日本必须打破传统的藩国观念,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他的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也影响了周围的一批志士,为后来的明治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远渡重洋

江户幕府在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后,为了交换条约批准书,决定于万延元年(1860年)1月向美国派出使节团。最初的计划是由一桥派的幕府重臣岩濑忠震出使,但因受“安政大狱”的波及,岩濑被迫引退。于是,幕府重新组建了使节团,由新见正兴担任正使,村垣范正为副使,小栗忠顺为目付,乘坐美国波哈坦号军舰横渡太平洋赴美国。为了确保使节团的安全,幕府海军的咸临丸号军舰被指定为警卫舰。胜海舟主动请缨,要求随行,并获批准,担任咸临丸号的舰长,指挥官为军舰奉行木村喜毅。

咸临丸号是从荷兰购买的四百余吨的军舰,集中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船上除了胜海舟外,还有军舰奉行木村喜毅、军舰操练所教授方头取佐佐仓桐太郎、铃藤勇次郎、小野友五郎等人。美国海军“库柏”号测量船舰长约翰·默瑟·布鲁克海军上尉实际上是咸临丸号的指挥官。随船的还有翻译中滨万次郎和木村的随从福泽谕吉。

尽管咸临丸号是一艘先进的军舰,但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幕府海军依然沿用封建的陈规旧习。许多位居高官的海军军官并没有实际的海军知识,这导致了美国军官对日本海军军官的嘲讽。美国军官们认为,这些日本军官缺乏基本的航海技术和海军知识,根本无法有效地指挥和操作这样一艘先进的军舰。胜海舟对此感到无比愤慨,他深刻认识到,现代化的舰只必须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去操纵,而且人与人的关系也必须与之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先进的军舰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咸临丸号在胜海舟的指挥下,战胜了太平洋上的惊涛骇浪,历时三十七天,终于顺利抵达美国旧金山。这是日本人首次横渡太平洋的成功壮举,不仅展示了日本海军的实力,也为日本与西方国家的进一步交流打开了大门。

在旧金山,胜海舟亲身接触并观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社会。他参观了工厂、学校、政府机构,与当地的政要、学者和普通民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本必须打破封建的藩篱和束缚,为有才能的人提供发挥作用的机会。

六、开办军学

归国后,胜海舟的仕途迎来了新的高峰。他被任命为蕃书调所头取和讲武所炮术教授,负责翻译和研究西洋书籍,以及教授军事技术。文久2年(1862年),随着幕政改革的推进,胜海舟复归海军,担任筑地军舰操练所头取(相当于幕府的海军士官学校校长)。同年闰8月17日,他晋升为军舰奉行并,开始在幕府的行政高层崭露头角。

文久3年(1864年),幕府决定在兵库和西宫建造炮台,以加强沿海防御。胜海舟被任命为总指挥,负责这一重要工程。同年4月(1863年6月),他随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巡视大阪湾,在生田川河口(神户村内)登岸。经过德川家茂的批准,胜海舟在此设立了海军的操练局。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当地的海防,也为培养海军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基地。

胜海舟在神户设立的私塾海军塾,旨在“从一切阶层挖掘人才”,他不仅招收了来自萨摩和土佐的鲁莽汉和脱藩者,还吸引了许多有志青年。这一开放的招生政策,打破了传统藩国的限制,为不同背景的人才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海军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航海术、炮术、造船学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海军军官。

文久4年(1864年)2月,胜海舟正式设立神户海军操练所。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幕府和西南诸藩一大共有之海局”,希望通过这一机构,确保建立抵抗欧美进一步侵略东亚的战略据点。神户海军操练所的成立,不仅为幕府和各藩培养了大量航海人员,也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海军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胜海舟的弟子中,包括了坂本龙马、伊东佑亨、陆奥宗光等后来在明治维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

元治元年5月14日,胜海舟再次晋升,被任命为军舰奉行,职俸2000石,升格为大身旗本,授予武家官位从五位下·安房守,成为幕府的重要重臣。这一系列的晋升,不仅反映了幕府对胜海舟才能的认可,也显示了他在推动海军现代化方面的显着成就。胜海舟在神户海军操练所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他的开明和远见。

七、开明幕臣

胜海舟虽然身为幕臣,效忠幕府,但他对幕府官员的因循守旧、腐败无能和门阀之见极为反感,经常发表激烈的言论,因此惹起了世人的非议,遭到了保守派的嫉视。元治元年(1864年)7月,禁门之变爆发,幕府内部的保守势力进一步巩固了权力。胜海舟反对幕府发动征伐长州(第一次长州征伐)的战争,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徒劳无功,还会加剧国内的分裂和动荡。然而,他的观点与幕府的保守路线相抵触,同年10月,他被召回江户,11月10日被罢免了军舰奉行的职务,甚至被迫接受“蛰居生活”(闭门反省)一年半的处分。与此同时,神户海军操练所也被迫关闭。

在蛰居期间,胜海舟并没有消沉,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博览群书,进一步充实了自己的学识。他与木户孝允和西乡隆盛等开明派志士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国家的前途和改革的方向。元治元年(1864年)9月11日,胜海舟与西乡隆盛在大阪首次会面。当时,西乡对神户港开港延期甚是忧心,胜海舟向他阐述了应对之策,西乡在给大久保利通的书信中对胜海舟大加赞赏,称其为“当代罕见的才智之士”。

胜海舟的这些行为和言论,使他成为幕府体制内的开明派代表。他不仅反对幕府的保守政策,还积极寻求与志同道合的人士合作,为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尽管遭受打击,他仍然坚信日本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

庆应2年(1866年),第二次长州征伐失败,幕府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庆喜重新启用胜海舟,任命他为军舰奉行,负责调停会津藩和萨摩藩之间的矛盾,以及与长州藩的停战交涉。胜海舟临危受命,只身前往宫岛大愿寺,与长州藩的代表进行谈判。凭借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他成功说服长州藩停战,达成了初步的和平协议。

然而,当胜海舟带着停战协议返回江户时,却发现德川庆喜并没有真正打算执行这一协议。庆喜将停战敕命放在抽屉里,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这一行为让胜海舟感到极度愤怒和失望。他认为,幕府的这种态度不仅辜负了他的努力,也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的分裂和动荡。因此,他毅然提出辞职请求,并返回江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八、无血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