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崔先生为何这样说?

“我前日听属下来禀你们先前遇到的随风军搜查的事情,事发时,有一个丫头被你的近侍所杀?若我猜得没错,这丫头应该是跟随你们一路从泺邑到潭州的?”崔寄道。

“崔先生猜得还真准。”关璀点点头,“那女子原是外祖母身边的使婢,外祖母……去世后,我与阿娘送外祖母灵柩回祖坟安葬,外祖母身边的跟随多年的人都一同往岳州去了。但之后我们要回阆中,那些人自然也要各有安置,其他人要么想回泺邑要么想留在岳州的,阿娘都放还了他们的籍契。只有这珍珠,说自己无处可去,想跟我们一起回阆中。母亲心善,且她又是外祖母身边的人,自然没有拒绝,便带了她随行。”

关璀看向崔寄,有些不可置信:“你也知道她是随风军的人?我是从她尸体上搜出来的两三张消息往来的字条上,才知道她大约是随风军早早收买安排在我们身边的人。你又是从何处得知的?”

“也是一些猜测,没想到竟得以佐证。”崔寄道,“所以可以做这样的推测,那叫珍珠的使女或许在你们到达泺邑之后便被人收买,她跟随你们去岳州,又至潭州,这一路一直将你们的行踪暗中透露给随风军,所以随风军能随时掌控你们的动向。至于你方才说的他们如何这般准确地知道你们会从潭州经过,估计也有这丫头的有意无意间的暗示,让你们选择时路线时多多少少受其影响。”

崔寄这么一说,关璀仔细想了想,这一想确实想到了些苗头。

先前在岳州时因贺蕤心绪大伤,关璀陪着她阿娘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选择回去路线这事情大多是槐娘安排的。原本打算走水路,又恐今年天气异常,河冻不开,才选择了陆路。但槐娘原本斟酌是从荆州过还是从潭州过时,似乎还是那珍珠提了一句,潭州靠南一点,虽略绕了些路,但可以避开洞庭湖,反而更方便些。

或许也就是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槐娘听进去了,槐娘来与她们说路线的选择时,也多加了这么一句。所以最后选择从潭州过,好像也成了必然。

“这个解释,好像说得通。”关璀见崔寄手里的灯烛已经没有多少油了,灯烛也不似方才那么亮了,她伸手接过来,往旁边小案上去添灯油。

灯油倒进去,又用小拨子拨了拨灯芯,关璀才复抬起头,又问:“不知道崔先生后面在潭州城有什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