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大战之年

闫如象将河阳的城池重新打造了一番,作为桥头堡之地。赵钦去了河阳之后并没有停留,而是选择去了韩城。

韩城虽小,但胜在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这也是赵钦坚持在此安歇的重要原因。

单宁回到栾城后,心情沉重地将自己战败的缘由向赵生进行了详细汇报。

赵生得知情况后,并未责怪单宁。

他深知热武器时代即将来临,自己也只能尽力做到明哲保身。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人数的多寡,还有后勤保障与装备的优劣。

单宁并非装备不行,而是后勤补给跟不上。

战后的单宁再次被安排去了径县,让他在那里驻守一方。

平阳县有源源不断的煤铁往径县运输,那里已经成为栾城的一个重要资源库,赵生将此地列为重中之重。

刚造好的火箭弹蒸汽机列车也放置在这里。

赵龙的指挥部虽然在栾城,但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径县度过。

“李知县,今年栾城的收成如何?我们还需要储备多少粮食,才能在三年之内不受饥荒的困扰?”

李维广被赵生叫来,赵生一脸严肃地问道。

“总指挥,今年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容乐观,蝗虫似乎有点多。”

李维广忧心忡忡地回答。

赵生闻言,不禁让他想起四年前那场可怕的蝗灾,他陡然提起精神说道:

“这种事情要提前做好防范,趁着现在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灾害,我们必须做好预防。”

“以前都是人工收购蝗虫,难道今年还要?”

李维广疑惑地问道。

赵勇生深知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凑上来说道:

“李知县,这件事还真的如您所说,各地得集中力量进行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