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臣工辅周,农桑盛景

于是,擅长土壤改良的农官们开始指导农夫们施肥、翻耕土地,以增加土壤肥力;精通灌溉之法的农官则带领农夫们疏通河道,修筑沟渠,确保农田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灌溉。

同时,赵启还从京城带来了一些新的作物种子,如一种产量更高、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小麦种子。他亲自向农夫们示范如何播种、如何护理这些新种子。

“乡亲们,这种新种子乃是经过精心培育而成,若悉心照料,产量可比以往的种子高出许多。”赵启一边播种,一边耐心地讲解着。

在岐邑的另一边,有一位名叫阿牛的年轻农夫。他勤劳善良,但因家中土地贫瘠,收成一直不好。赵启得知后,专门来到阿牛的田地里,为他出谋划策。

“阿牛,你看这片土地,虽然肥力不足,但我们可以采用轮作之法,先种一季豆类作物,豆类作物能够固氮,可增加土壤肥力。待肥力有所改善后,再种小麦,这样产量便能提高。”赵启蹲下身子,指着土地说道。

阿牛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多谢大人指点,俺一定照办。”

在赵启和农官们的努力下,岐邑的农耕景象焕然一新。农夫们干劲十足,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离开岐邑后,赵启一行又来到了洛邑。洛邑是西周的重要城邑,商业繁荣,但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赵启发现,洛邑的农夫们大多仍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且对新的农耕技术知之甚少。于是,他决定在洛邑举办一场农耕技术培训班,邀请各地的农夫前来学习。

培训班上,农官们详细讲解了各种先进的农耕技术,如深耕细作、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他们还进行了现场示范,让农夫们亲身体验这些技术的好处。

“原来耕种还有这么多学问啊,以前俺们都是按照老法子种地,难怪收成不好。”一位参加培训班的农夫感慨地说道。

在洛邑期间,赵启还注意到,当地的农具较为落后。他便组织工匠,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改良农具。他们制造出了更加轻便、高效的耒耜和锄头,大大提高了农夫们的耕种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启率领的农官队伍在各地的努力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各地的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一片绿油油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