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蒋明春这人两年之间创作了多少作品!就算再厉害,人的灵感也有告罄的时候。哪能不间断的一直写出那么好的作品。
果真如此,那人人都成鲁迅了。
“什么写不出来呀!”田雪灵越发来气了,“他写出来了!而且写的还很好!”
这回轮到宋书宁好奇了:
“那小子又写什么了?短篇还是长篇?”
田雪灵把蒋明春给他说的内容,又给宋书宁复述了一遍。
听完,宋书宁一脸懊悔的拍着大腿。
“哎呀!我怎么把那小子介绍给《当代》了呢! 这么好的一篇稿子,就该是《人民文学》的呀!都怪韦大姐!”
此刻人文社的韦社长正在跟战士出版社的梁编辑聊天,旁边还有《当代》的周编辑
“听说你们战士出版社上个月的用纸指标超量了?”
梁编辑叹了口气,虽然是叹气,可脸上却是得意:
“这都得怪《高山》这部作品啊!光是加印就不知道加了多少次。就因为这部作品,我们把这个月的用纸指标都挪用了一些。”
韦社长笑言:
“你们这是不给别的作品预留了呀!《高山》现在卖多少了?”
“近期还没有统计,等具体数据出来了才能知道。”
韦社长干这样的工作也不知道干了多少年,光是从对方的用纸量就能大致猜出。之前她也见过大卖的作品,像《高山》这样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凤毛麟角。
看来那个年轻人是真正迈出了作家最重要的一步路啊!
“小周,你们和春明作家约的稿子,约到了没有?”
韦社长扭头看向《当代》编辑,顺嘴问了一句。对于《当代》的发展她还是很关心的。
周编辑摇了摇头:
“还没有呢,上次约稿是老宋带着的。咱们也不好去催稿。”
韦社长提点一句:
“不催稿,谈谈心,聊聊天也可以啊!咱们做编辑的,和作家的关系不仅限于合作,也能是朋友嘛!
你们呀,就是把工作做的太死板,所以才留不住人!”
韦大姐训话,在场的编辑也只好虚心接受。毕竟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资历,人家都是他们这些人的前辈。
况且韦大姐每次亲自带队组稿,总能凭借自己的人脉约到不少稿子,这点也是大家佩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