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认知里,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生存的根本。
可乔上云却一反常态,不种一粒粮食,反倒将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药材。
“这孩子,到底在想啥呢?不种粮食,以后吃啥呀?”一位大爷皱着眉头,满脸担忧地说道。
“就是啊,这药材能当饭吃吗?”旁边的大妈也附和道。
面对众人的质疑,乔上云只是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大家听我说,以咱们现在的种粮条件和技术,一亩水田辛辛苦苦下来,也就产八百多斤粮食。按现在的售卖价二百文一斤算,顶多花一两多银子就能买回来。而亩产最差的药材,最低也能值十来两银子,这可就能换回来更多的粮食啊。而且,咱们这儿的土质和气候,其实更适合种植药材。”
尽管她解释得很详细,但村民们依旧一脸茫然。
他们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在他们心里,种粮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复杂的计算换粮道理,他们实在难以理解。
四月初,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仿佛为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庄稼们像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召唤,纷纷从土里探出了脑袋。
稻田里,嫩绿的秧苗整齐地排列着,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秧苗轻轻摇曳,泛起层层绿浪;田埂边,不知名的野花也竞相绽放,五彩斑斓,为这片田野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乔上云的药田也不例外,通草苗儿茁壮成长,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她穿梭在药田间,仔细地查看每一株通草的生长情况,眼中满是期待。
乔上云的药田开始了除草移栽的工作,她和村民们一起,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将杂草拔掉,然后把通草苗儿移栽到合适的位置。
而此时,村民们的稻田也开始长茬,他们忙碌地穿梭在稻田里,为即将到来的丰收辛勤劳作着。
五月中旬,天气愈发暖和起来,万里晴空湛蓝如宝石,没有一丝云彩。
然而,自雪灾过后,居然一滴雨都未曾落下。